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
记者12月21日从温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该中心共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664例,比去年同期的4562例增长了46%。药品不良反应很大一部分是由静脉给药的针剂引起,尤其是抗生素类、中药注射剂类,还有不少是口服或者外用药所致。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包括因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也不同于医疗事故以及因假劣药品等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要害事件。
“许多人认为,只有假药、劣药,医务人员或者患者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位姓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因为有效成分自身的药理作用和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发生不良反应,出现的反应症状也不尽相同。
据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市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今年我们中心就接到了3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致人死亡的事件,其中两例都是死于克林霉素针剂导致的急性过敏性休克。”这位姓谢的工作人员介绍,两个死亡病例一例发生在永嘉、一例发生在文成,当事人均是老年人,且在打起吊瓶不到一分钟就出现了休克。
据悉,在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抗生素引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中药针剂、慢性疾病用药等。其中,老年人、孕妇、儿童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人是药品不良反应最易发生的人群。
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醒市民,一旦发现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可疑药物,及时上医院就诊、治疗,并注意今后避免再服用同样药物。目前,我市有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327家,主要设立在乡镇卫生院,市民若发生不良反应也可向它们报告。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