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昨天,我省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同时举行的浙江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上,我省与央企签订52个合作项目,协议金额约2720亿元。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仪式上讲话。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作整体推介。
会上,我省还与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央企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此次签署的备忘录,国务院国资委将与我省共同推进央企与浙江战略合作,鼓励支持央企积极参与浙江“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鼓励央企与浙江企业开展并购合作,支持浙江地方国有和民营龙头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央企在浙江重点项目建设;共同推动投资发展环境改善,为央企在浙江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创造良好的配套条件。为推动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合作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引资、引智、引技术,央企为浙江带来什么?
近几年,在与央企的合作中,浙江已尝到甜头。2008年至今,我省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核集团、国家电网、国家开发银行、中科院等44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或会谈纪要,协议金额达到12974亿元,已引进央企投资2460亿元。
“央企在浙江的投资发展,不仅给我省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我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表示,央企分布在金融、军工科技、航天航空、能源矿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造船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我省可以借力发展。
例如,在已经开始接触、合作的项目中,由东风汽车、杭州市、台湾裕隆汽车合资建设年产12万辆乘用车、4万辆商用车的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杭州市整车制造业迈出关键一步,目前已经推动30多家东风汽车和裕隆集团原来的配套企业跟着落户临江工业园。据临江工业园的初步统计,这些配套产业全面投产后,可实现产值约300亿元。
这几年,对接央企的“浙江模式”已经形成。比如,中国建材集团与浙江三狮集团、尖峰集团、虎山集团等联合组建了南方水泥集团公司,该公司整合了浙江68家水泥企业,帮助浙江水泥业逐渐摆脱了无序竞争格局。除了这样的“并购重组”模式,我省提出,与央企合作,“引智,引资,还要和引技并重。”
近几年,我省积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一批科研机构对接,通过技术合作,实现“引智造血”。比如,天龙药业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在杭州建立反义核酸药物研究中心,借助其在核酸药物领域的已有成就,其抗肿瘤及流感的两种核酸新药有望近期进入临床试验,一旦产业化,项目的产值规模可达到30亿元至50亿元。
央企相中浙江,浙江吸引力何在?
为什么央企爱来浙江合作,浙江又具有怎样的魅力?
“浙江魅力实际上是一个大环境,首先(政府和企业)‘信誉好’,值得信赖,这个很重要。其次,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机制灵活,创业环境好。”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向记者分析。
今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入列国家战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火热推进,这也成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最有动力的引擎。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布局浙江,合作的项目陆续增多,浙江慈溪的5万千瓦风电站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毕亚雄告诉记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将与浙江省合作建设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共同推进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合作发展海岛综合开发,保障三峡输浙电力供应。
毕亚雄透露,正是切合了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目标,在舟山新区、象山等地区,长江三峡集团已制定了清洁能源项目、海水淡化项目,以及海岛综合开发项目的方案,“随着一系列项目的推进,正考虑在浙江建立分部。”
“除了投资环境与政策优势,(比如)杭州是一个适合工作也适合生活的好地方,能够更多地吸引优秀人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的彭丹霖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