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向本报反映,年底到了,电话诈骗又猖獗起来,他们接到诸如“你的电话已欠费”、“猜猜我是谁”之类的诈骗电话不少。这些读者对诈骗“流程”并不清楚,因而希望本报加以介绍,以免其他人上当受骗。
前段时间,李先生接二连三接到陌生来电,对方都宣称他开通的座机已经欠费。接到这样的电话,李先生知道是骗局,因而一般都不等对方说上两句就挂断了。至于对方将如何把人们一步步引入骗局,接电话的人怎样才不至于被“忽悠”,李先生就不太清楚了。
上周,何小姐也接到了一个“老熟人”的电话。对方自称来温州出差,第二天要来绍兴探望何小姐,并说到时候再联系。何小姐只当对方是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也就准备当一回东道主。第二天,对方来电说是出了点“变故”,被警方拘留了,能否请何小姐先垫付1万元罚款。这笔钱数目可不小,因此,何小姐翻出了那位朋友的联系方式确认身份,没想到那位朋友正在河南开会。于是,何小姐给对方发了条短信,宣称已经报警。骗子也挺镇定,回短信说:“姐姐,算你狠!”
据民警介绍,“电话欠费”类诈骗的骗子一般是宣称你某个在外地开通的座机欠费数千元。当你出现疑惑时,对方会“告知”开通电话的不一定是你本人,很可能是身份被盗用,然后“提醒”你回拨电话咨询,并套取身份信息等。这之后,他们会编织一个更吃惊的谎言:在查询信息时,发现你有一张信用卡在异地巨额透支,你已被列入网上逃犯。这也是身份被盗用的结果,处置方式是“帮”你转接到某个“公安局”。此后,“办案人员”介入,“为查清你的财务状况和保障你的财物安全,请将个人全部资产汇入‘公安部安全账户’”。假如上当汇款,骗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猜猜我是谁”类的诈骗电话主要利用现代人人际关系复杂,上当者重视友情这一特点,自称是老朋友,要顺道来拜访,之后虚构情节说是被“请”进了“局子”,务必请垫钱“捞人”。一旦垫了第一笔“罚款”,骗子会再次虚构其他“犯罪事实”,从而产生第二笔、第三笔“罚金”,直至“老朋友”发现上当受骗。
除此之外,还有以中奖、招工、车祸、汇款、银联消费通知、退税、公检法办案等名义进行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诱人中招的步骤基本与上述相似。
据了解,去年我市电信诈骗案件损失总计达2000余万元,个案损失最高达150万元。为了应对此类案件,今年7月,我市“防固话诈骗提醒反制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记者从越城区公安分局获悉,虽然电话诈骗仍然猖獗,但市民上当受骗的情况已大大减少。民警提醒说,一旦接到可疑来电,市民可咨询110或中国电信10000服务热线。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