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杭州成了清军和太平军的战场,五年之间三次争战,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如果老地图会讲故事,它会告诉你什么?
沧海桑田,前尘如梦,抑或是其他。
最近,杭州市档案馆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杭州古地图,包括杭州现存最早、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发现的单幅彩色地图——《浙江省垣坊巷全图》(手绘),杭州现存最大的老地图——《浙江省垣城厢明细总图》,以及现存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老地图——《浙江省垣坊巷全图》(同治版)。
两幅古地图讲述太平天国和杭州的故事
我去看了一下,对其中两幅印象尤深,即同治版的《浙江省垣坊巷全图》(下简称《全图》)和《浙江省垣城厢明细总图》(下简称《总图》),都是从中国国家图书馆找到的。
前者绘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刚好是太平天国战前,反映了清代杭州最为繁盛时的状况。
后者绘图时间大约在清同治四年至十二年(1865年-1873年)之间,刚好是太平天国战后。
清代的杭州城市,大致康(熙)乾(隆)时期达到最高成就。此后嘉庆、道光、咸丰又有所发展。但在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期间,杭州却成了清军和太平军的战场,五年之间三次争战,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杭州市档案馆说,这之前,他们手头上包括一些图书馆、研究所,普遍有的是太平天国战后的城市资料,战前的杭城地图很少,这次,把战前战后两幅地图放在一起,不仅是研究清代杭州城市历史不可或缺的实证资料,也是当前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西湖曾经是太平军和清军的重要战场
说到太平天国和杭州,现在的年轻一代,估计知道的甚少。
但其实,太平天国对杭州的城市影响,还是蛮大的。
太平军第一次攻克杭州在1860年3月19日,由忠王李秀成率领。
当时,他们意不在杭州,主要是“围魏救赵”,通过攻杭州,诱引清军精兵前来解救,从而解首都天京(今南京)之困。
第二次攻杭州则在1861年12月。这次,是李秀成放不下杭州,总感觉少了杭州,好像鸟儿少了一只翅膀。
所以,他和堂弟李世贤说好,李世贤负责攻温州、台州一带,自己则负责攻杭州。
这第二场战役,打得蛮惨。
李秀成的能征善战、娴熟兵略是出了名的,可怜当时的杭州巡抚王有龄,一介书生,虽急调各方援军和粮草,但由于当时杭州外围的余杭、绍兴等地均被太平军攻占,援师阻隔,没多久就饷源断绝。
城内饥馑四起,太平军围城时,杭州城内有居民六十万人,粮食接济一旦断绝,粮荒即生,不几天,树皮、草根尽被搜罗一空。
两月下来,城内已经饿死十余万人。路上饿殍遍地,民间百姓甚至易子相食,惨不忍睹。
最终,王有龄见杭州终不可保,命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
12月31日,杭州城破。王有龄自缢。
占领杭州后,李秀成命听王陈炳文镇守。听王府就在现在的小营巷。
杭州失陷,对清廷的震动非常大,咸丰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组军反攻。
两军从西湖一带,包括馒头山、九曜山、凤凰山、雷峰塔,打到武林门、古荡,再一直到富阳、余杭仓前,战事激烈空前。
最后,由于粮道断绝,太平军于1864年3月30日夜半,从武林门撤出,退向德清。
杭州多处地方因战争而荒芜
时隔150多年,今天我们通过对比《全图》和《总图》,似乎依然可看到,硝烟弥漫,战火余烬。
譬如,《全图》中可看到,太平天国战争前,杭州城内有处“仙家井”,东出祥符桥街,西出豆牙菜巷,其北为西牌楼。而在战后绘的《总图》中,这里却成空白。
后人记载:此处(指仙家井)庚辛劫(指太平军两次攻陷杭州)后,俱属荒芜,里人几不知有此名矣。
《总图》上,还画着很多“空屋”、“空地”……应该是战争中人口“逃亡”、“死故”之故。
因为战争的原因,多了很多孤儿,抚养他们,非常急切。所以,当时杭州府还在梅花碑这里建了一个“育婴堂”,开堂收婴乳养。这在《总图》附属的《分图》(之四十九)中可看到。
《分图》之三十七“金衙庄”旁还有“忠义祠”、“公祠”等祠堂,在《全图》中没有,当为祭祀太平军战争中阵亡者而建。
类似的对比,还有很多。看着古地图,遥想当年战事酷烈,不免让人唏嘘。
150多年前没有测绘技术
怎么把杭州城画得这么具体而微?
需要特别讲一下的是,《浙江省垣城厢明细总图》规模非常庞大,纵7.28米、横3.78米,由78幅分图拼接而成。原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市档案馆对其进行了复制。
他们说,这是杭州迄今为止,收藏的最大一张古地图。
地图中,城墙、官署、兵营、兵库、寺观、教堂、河渠、道路、桥梁、码头、仓库、街巷、井等城市主要设施齐备;每条路旁,有几幢房子,哪幢房子是住家,哪幢房子是店铺或公所、会馆,或者是“作”、“坊料”,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方便”(指厕所),也标上去了。
横大方伯巷这里,有个“戒烟局”,档案馆说,应该是同治八年(1869年)英国教士麦多开设的戒烟片烟所,是杭州广济医院的前身。
150多年前,还没有遥感等测绘技术,当时是怎么把杭州城表现得这么具体而细微的?
编研处的方健处长说,这张地图,他们拿到手后,和浙江大学历史系李志庭教授一起研究了近半年,应该是由多个部门或多人,实地踏勘合作而成,堪称一项文化工程。
图上的很多地名,我们现在仍在沿用,如伍公山、鼓楼、望仙桥、天水桥、武林门、艮山门等。
主城区的大致格局也未变,但部分区域变化蛮大,譬如,当时杭州城里散落着90多个大大小小的池、荡,像现在的水星阁这里,就有一个白洋池,现多已不见。
还有像鼓楼这里,当年有一条布市巷,与打铜巷平行,现也已不存。
“透过此图,杭州城市全貌可一览无余,这在我国城市地图史上,实属罕见。这张《总图》的发现,对杭州的城市建设、考古以及历史文化研究等多方面,都将产生重要意义”,方健说。
你想看看这些珍贵的古地图吗?
杭州市档案馆准备将古地图汇编成册出版。在这之前,先办一场展览。
昨天起,展览已开始。
这场名为《清代杭州地图展》的展览,展出清代杭州城区全(总)图10幅、分图70幅(合总图1幅),其他地图12幅(册)。
很多图平常藏于深闺鲜为人知,都是杭州市档案馆特意从国内外收集来的。纵观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清代杭州城市发展史。
展览地点:香积寺路3号,杭州市档案馆一楼大厅、二楼展厅。
展览时间:至2012年1月13日(节假日照常),8:30-11:30,13:30-16:30。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