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记者昨天获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新发布的《2010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统计数量达3333件,位居全国第一。而在2006年,这数字是658件,居全国第12位。
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调研员周燕介绍说,截止12月28日,浙江省2011年科技成果登记数量为3498件,预计仍处全国前列。
一块大黑板,一台计算机,奇妙的数学推论,就在这里诞生。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年近七旬的李继彬教授,创建出的动力学系统方法,完整解决了“Kaplan-Yorke猜想”,单篇论文被SCI引用达120多次,让浙江的研究者们,站在了全球非线性数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学校级的“动力系统和非线性研究中心”,负责人李继彬教授组建了一支由不同年龄段的教授、博士,组成“动力系统”研究学术梯队。在团队的每个小办公室中,都装有一块大黑板,只要研究中遇到难题,教授们随时都会站到黑板前,进行“头脑风暴”。最终,获得希尔伯特第16问题下界的最佳估计,解决了“Kaplan-Yorke猜想”,单篇论文被SCI引用达120多次,让浙江的研究者们,站到了全球非线性数学研究的前沿。
而浙江大学43岁的教授高翔,从读博士开始,就致力于研究控制大气污染的支撑技术,近20年的研究中,他承担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了烟气中硫、硝、汞等污染物的协同脱除,“这样的技术,对于现在大家最关注的PM2.5的原物质,也有减少作用。”
高翔说,他最大的希望是,让大小烟囱、锅炉,都能变得无污染,实现清洁排放。而他的创新研究,不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关键技术,还形成了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已经在省内不少火力发电厂使用。
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单鸿鸣说,像李继彬教授这样的基础理论研究者,在浙江并不少见,他们的成果,让浙江省的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而像高翔教授这样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日益成为创新团队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