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
“百晓”,台州话意思是“无所不知”。
2007年起,路桥区创新开展“百晓”系列活动,要求乡镇干部勤下村居,深入基层,4年来成效显著:乡镇干部帮村里办了越来越多的实事,村民对乡镇干部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戴大森:
村民的心思,他都能猜透
1982年出生的戴大森,是路桥“百晓”活动中首批下到基层的年轻干部,管辖蓬街镇八塘村,对村里的人和事,他可谓是个“百晓生”,也因此,他救出了2条人命。
2007年9月中旬,强台风韦帕登陆,路桥大雨滂沱。戴大森帮着村干部转移了400多名群众。
“清点后,我们发现还少2个村民,是一对夫妻。”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
“这对夫妻靠种菜为生,对自己的菜地非常呵护。我判断,他们很可能保护菜地去了。”
听了戴大森的话,大家果然在一处菜棚里找到了这对夫妻,把他们劝到了安置点。
陈通波:
村民有困难,都找他说
水缺头村是蓬街镇的一个大村子,有1286人。陈通波被派到这个村子里做驻村干部。刚开始大家对这个70后的年轻人很不服气:“我们的事,你能办的了?”
陈通波倔劲上来了:“当时村民都希望村里能修条路方便进出,可这路一修,许多人家的田地又要受影响,双方僵持不下。”
陈通波决心,一定要把这事解决。他一次次来到村民家里,听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然后跑到镇上,帮他们申请相关的补助,做好相应的审批,“有时候一天要村里镇上来回跑十几趟。”
在陈通波的努力下,路修好了。
这件事让村民对陈通波刮目相看。如今,陈通波成了水缺头村最受欢迎的村干部。
为了帮村民解决问题,他在村里设了个办公室,每天来找他反映问题的人络绎不绝。“虽然很忙,但我心里很高兴,在基层用心工作,我得到了村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