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前几年,春运买票只要排队就行,来得早就有机会,拼的是体力。今年不一样,弄了个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近日,温州外来民工黄庆红致铁道部的一封信,道出了部分农民工群体对网络购票的无助。
作为春运的主力,农民工在“网购优先”的屏障前,离家却越来越远。他们甚至希望,“再给我们一个拼体力的机会”。
“我没钱买电脑、装宽带,也没时间学电脑,网购车票对我们这群人来说不太现实。”黄庆红的无奈话语,触动了与“数字”打交道的省政协委员、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朱卫国。他以提案形式提出的《关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缩小“数字鸿沟”》的建议,也由此而生。
在朱卫国看来,今年春运,外来务工者对网络购票的无力感,铁道部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他们的前期工作考虑欠周到,最好设一个过渡适应期,做前期的指导与培训。比如,在售票大厅开通网络购票服务台,可供农民工使用,一旁则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网购指导。”
其实,不仅是买回乡票,购物、房屋租赁、医院挂号等,也都直接“上网”,“这在为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外来务工人员面临越来越大的‘数字鸿沟’。”
朱卫国认为,一些公共资源,如社区活动室内的电脑、公共课程培训等,应覆盖至农民工。他们也应同步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
为此,朱卫国提出了4种途经,以改变现状:
简易手册普及电子交易知识:普及网上银行、电子交易等应用的正确使用方式,通过简单明了的步骤讲解,汇编成册,并将其放置在公共场合,供免费取阅。此外,在火车、汽车票背面印上网络购票等方法,普及相关知识。
工地工厂集中培训:通过社区学院、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工厂企业等场所进行普及,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对网络购票流程和方法有所了解,使新技术的应用真正惠及这一群体。
社区为外来务工者开设电脑网络课程:通过社区文体中心、文化馆、活动室等网点,为有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或微利的上网服务与电子商务指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如协助他们查询车票信息、指导他们完成网上购票、完成网上支付等。
建设技能培训等公益性网络平台:目前电子商务以网络购物、旅游订票等针对城市白领的应用居多,外来务工者群体更为切身需要的劳动中介、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网站较少,政府应有意识地对这类网站提供引导与扶持,并设立或发展公益性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