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小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宁文武摄(资料照片)
浙江日报讯
民生是为政之本。我们要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不懈抓好各类惠民安民实事。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两会前夕,国家出台了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680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每天提供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
我省决定从2012年起,进一步提升爱心营养餐标准。一是增加供应餐数,做到每周供应五餐;二是提高每餐营养餐供应标准,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均营养餐标准由350元提高到750元。
由此,爱心营养餐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天3.75元(在校天数按200天计算)。这增加的400元,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于是,记者将网友的问题带到两会现场,听听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怎么说。
一问:
谁能享受营养餐
网友“大白凸奶糖”:我也是农村的学生,为什么我没有享受到这个爱心营养餐呢?
韩平:爱心营养午餐的全称是“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是为农村中小学低收入家庭子女,包括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以及低收入家庭条件子女在内的孩子,提供每周2至3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的营养餐。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按照国家的“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原则,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农村中小学寄宿生不断增加。因为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保障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霉干菜成为寄宿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菜肴,营养保障仍面临不少困难。为此,省委、省政府从2005年开始着手实施这项工程。
二问:
每一分钱如何落到实处
网友“王寅虎”:我们农民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的?能不能把增加的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地落到孩子的饭碗中?
陈秋萍:这位网友的问题很有道理。孩子们的营养午餐标准要逐步提高,一步到位不太现实,现在能够有所提高,那肯定是一件好事。
这次省里提高营养午餐的标准最终能否落到实处,我认为首先地方财政要能保证提供这次就餐标准的提高部分;其次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措施和规则,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督促;最后还要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保证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学生身上。
汤有祥:有关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要充分认识这是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心,既要看到“人”,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要看到祖国的今天、明天——今天的孩子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者。谁要在这笔营养费里贪污一分钱,就是一个没良心的人。
监督的时候,最大的难题是现金交易。在县乡农贸市场,买米买菜几乎不开具正规发票。县财政、教育部门要有一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从学校方面来说,要把有关学生营养费的信息公开,接受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监督。
韩平:2006年,省政府将爱心营养餐列入当年为民办实事“十件实事”之一,各地按照省里的要求,都细化具体实施办法,落实专项资金。近年来,省教育厅不仅将营养餐工程开展情况列入市县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对营养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营养餐提供情况也进行重点审计。各地教育局建立了督察考核制度,将爱心营养餐工程的实施工作,列入学校、校长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省财政建立专项资金,对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分别按70%、50%的比例给予补助,三类地区由各市、县(市、区)自行安排。各校严格执行“一餐一公布、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清算”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三问:
食品安全如何保证
网友“东学西读”:爱心营养餐,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孩子们的关爱,如何保证每一餐爱心营养餐都能安全卫生?
陈秋萍:相对于营养午餐标准的提高,我更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学校的食堂都是采取承包制的,学校能否保证每一餐都达到规定标准,每一餐的用料都安全卫生,这才是将这件好事真正做到位的关键。我建议政府,尤其是卫生检疫部门一定要加大督察力度,完全可以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随机抽查。如果查到问题,一定要严惩不贷。
韩平: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实施营养餐工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省教育厅出台了包括《浙江省学校食品安全十必须》等规章制度,禁止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放心店”、“示范店”作为定点摊位购买货物,如果是大宗食品,就实行统一定点采购,确保货源质量。
在烹制环节,我们也完善了食堂卫生制度,营养餐样菜实行24小时留样观察,确保营养餐烹制过程安全、卫生、有序。比如营养餐趁热分发,学生就餐实行一人一份,分餐食用。各校都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采购、烹制、炊具消毒、用水等环节的卫生监督管理。此外,我们还建立了食物中毒和疫情、病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学校在每学期初制定每周爱心营养餐的开设时间表和菜单,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家长公布,并报当地教育局备案。从购菜、烧菜到分菜,至少两人以上同时参与,并及时公布菜价,让学生吃得明明白白、实实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