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4日讯 (记者 童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不少企业不得不依靠民间借贷,陷入恶性循环。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首选自由资金,其次是银行贷款,仅有极少数中小企业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门槛进行融资。”省人大代表张福龙说,尽管政府建立了各项中小企业的专项补助资金,由于金额有限,能得到财政扶持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
当前的金融体制不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方面,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担保人才;企业方面,企业信用意识薄弱,参与担保兴趣不浓;银行方面,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对小额担保贷款不感兴趣;政府方面,担保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身为企业家的张福龙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深有感触。
他在调研中发现,因为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与金融市场的对话与沟通渠道,需求与信贷体制滞后,全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企业个数少,融资规模小。
尽管现行的信用担保机构数量不少,但多数“不务正业”,服务对象大多不是中小企业,所以不能实实在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作用。
有些担保公司名义“担保”,实际上却从事高利贷,高昂的利息给一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了“金融黑洞”,陷入劫难。
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省两会期间,张福龙向议案组提交了一份《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他建议,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机构在法规指引下能够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决定贷款水平、利率的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制。
希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加强专业化金融服务。政府应该为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征集和监管,促进更多的商业银行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宽松、高效、低成本的融资环境。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由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成分复杂,个别企业存在洗钱、关联企业交易、欺诈行为、过度无序竞争等隐患,所以需要加强监管。
在政府的倡导和引导下,企业与金融机构参与其中,使得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快,无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则放心大胆地借贷,形成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