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5日讯
民生无小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过去这一年里,我省各地专心致志于每一桩民生实事,危房改造、道路疏堵、绿化河道、营养午餐、引进校车、拓建幼儿园、建造保障房……盘点2011年的民生实事,点滴努力的背后,是百姓生活实在的改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建立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之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改善民生的愿望与努力,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幸福。今天,我们选取当地民众最关注的一项实事工程,向读者作一展示。
杭州:老墙门里新生活
记者戴睿云
发自杭州五柳巷
“总以为在天井里玩耍乘凉,会是我和女儿的童年记忆了。想不到,危旧房改善工程让老房子留下来了,还让我们住得更舒心。”在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三味庵巷8号住了近50年的居民原杭说。
杭州市区的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善的是两种房子。一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无独立厨卫设施的简易住宅;一种就是像五柳巷民居这样建筑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这样的老房子里,凝结着几代杭州人的情感与回忆。
五柳巷片区是指杭州上城区河坊街与西湖大道之间、东河两岸占地9.8万平方米的区域,曾住着1100余户人家,也是杭州硕果仅存的成片老房子。这些房子大都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结构隐患多,厨卫设施、市政等基本生活配套缺乏,住户生活极其不便。2010年五柳巷危旧房改善工程正式启动,到2011年底已完成80%。
如今,五柳巷已定位成历史文化街区,踏过巷里重铺的青石板小路,穿梭于白墙黛瓦间,杭州的灵秀之美和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老房子的风貌、结构几乎还在,但以前‘拎马桶挤公厕’、‘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原杭说。三味庵巷8号仍旧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二进院落格局,两层楼房,每根能用的老柱子都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以前的14户人家按自愿原则留下了3户,其余都搬迁了。原杭住在一层的一个偏房,有两个卧室和一个新建的卫生间,新建的厨房则在屋外的天井里。
“住房难”是百姓面临的最大难事,住在危旧房中的居民,大都属低收入阶层,难以依靠自身能力改善住房条件。杭州六城区危旧房改善工程自2007年启动以来,就被纳入杭州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已接近尾声。2011年杭州市政府承诺十件实事之一,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办提供的数据,2011年杭州市区已经实施危旧房改善面积18.8万平方米。负责督查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的杭州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处处长刘志民表示,根据督查情况,去年杭州城市、农村危房改造承诺的进度都已兑现,实施情况良好。
宁波:困难家庭迁新居
记者周松华
发自宁波应嘉丽园小区
宁波江北区下岗工人潘和平这几天既兴奋又忙碌,他拿到了应嘉丽园经济适用房的钥匙,并在元旦那天,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这间7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是潘和平一家多年的梦想。“多亏了政策好,我们只花20多万元,就买到了新房。”潘师傅激动地说,他们原先住的老房只有33平方米,又暗又小,十分局促。如今,他们卖掉老房,买进新房,装修完还有不少钱结余,“这辈子,知足了。”
与潘和平一样,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宁波全市共有6037户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比原计划多了一倍多。这也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对此项民生工程充满了期待。
位于庄桥街道的应嘉丽园是江北区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尽管是保障房,可小区设计漂亮,交通方便,配套齐全,让居民们很是满意。听说记者来采访,小区居民李雅琴热心地当起了向导:咱们小区里共有18幢小高层;幼儿园、净菜超市、商业街等配套一应俱全;小区距离江北万达广场只有几站路;还有两路公交车直通市中心,生活挺方便……
与李雅琴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住在江东区和泰雅苑的居民。这个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人才公寓于一体的保障房小区,“藏身”于该区繁华地段,周边高档商品房小区环绕,菜场、酒店、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齐全。小区内也是小桥流水,景观别致。其中,一幢类似于单身公寓的高层建筑,就是江东区专门为经济最拮据的困难家庭准备的廉租房。
眼下,宁波已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实现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的梯度保障体系。
去年,宁波共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0.6万平方米,续建保障房源约199.3万平方米,竣工74.2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实事工程年度目标。
金华:市民拎好菜篮子
记者徐晓恩徐贤飞
发自金华五一路菜场
金华的“马大嫂”们,再也不用到湿漉漉、脏兮兮的菜市场上买菜了。这几日,我们连续走访了金华市区几家菜市场,发现菜市场都已完成改造升级,环境整洁,地面干净,就连最脏、异味最浓的鱼区,也变得干干净净,没有积水。
“这都亏了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卖菜的也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经营环境。”在改造一新的五一路菜市场,摊主王涛刚卖了个萝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从电子秤上打了张小票。
“拿着小票就可以查出这个萝卜是哪天进货的,从哪里进货的,可先进呢!”顾客何方在查询机上演示了一番。通过扫描小票上的电子条码,关于这个萝卜的“前世今生”,都明明白白写在显示屏上。
五一路菜市场原是金华最老的菜场之一,简易的大棚,一年四季湿漉漉的地板,不知让多少市民摔过跤。这样的老市场在金华还有很多。
去年初,金华市决定对市区23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从建筑装修,到室内供电、排水、垃圾处理、通风等设施,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的提升标准,由财政按照各个市场改造的程度,进行补贴。
五一路菜市场是去年9月停业改造,12月重新开业。市场经理李伟跃说,重新开业后,客流比原来增加了四分之一。
去年,金华市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市区十项重点实事之一。在新增蔬菜种植面积,加大对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同时,金华市尤为重视菜市场的合理化布局,让供销社、市场管理中心等“国字号”进入市场,平抑菜价。
在小码头便民小菜店,市民张女士挑了一把青菜、两个西红柿。她说,这个小菜店就在家门口,“一天一买,又新鲜又便宜!”
据悉,23个老农贸市场已有8个完成改造升级,另外15个预计今年能够陆续完工。17个便民小菜店都已完成布局,开门营业。另外两个大型的“供销农超”市场,一个在去年底已开张营业,另一个也将在近日开张。
台州:乡村邮站功能全
记者洪卫通讯员金志良徐平
发自台州椒江小板桥村
记者近日来到台州市椒江区小板桥村,2011年4月26日,全省首家村邮站就在小板桥村开业运营,8个多月来,小板桥的村民们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们在村邮站遇到了村民朱建华,他将一个包裹交给工作人员朱美琪。朱建华告诉我们,每年临近春节都要给北京的表哥寄家乡特产,以前得坐公交车到3公里外的洪家街道邮政局才成。朱建华说:“现在走几十米路,家门口就有村邮站。”
正说着,村民洪志华进村邮站来订车票。老洪的儿子在杭州读大学,寒假就要到了,儿子想带老洪夫妻到西湖玩一次。老洪乐呵呵地说:“以前买车票,我得跑到台州汽车客运总站,来去起码一个多小时。现在,在村邮站里可以直接买票、订票。”
村邮站的工作人员朱美琪坐在电脑前,指着屏幕告诉我们,汽车票、火车票和飞机票都能在这里订,汽车票和飞机票甚至可以直接出票。朱美琪笑着说:“别看我们这个村邮站不大,功能可强大呢,还可以在这里充话费、缴电费、小额取款。”
下午2时,我们从台州南部的椒江区来到了北部的天台县白鹤镇上新联村。走进村邮站,工作人员卢林英就主动站起来打招呼:“请问你们要办理什么业务?”
这是一家新开张的村邮站,39岁的卢林英是名村干部,正说着,电话响了起来,卢林英告诉我们:“村里的刘喜平在镇菜场卖猪肉,说手机费没了,让我帮她先充50元。”
据了解,到2011年年底,台州市政府承诺的“全市新建2000个村邮站”项目已超额完成,已运行的村邮站达2546个,完成今年计划的127.3%。
温州:城市公园赏新绿
记者包璇漪通讯员赵成功
发自温州杨府山公园
临近中午,记者随着三三两两的市民走进了簇新的杨府山公园。这是一个曾经立项9年不见动静的公园项目,温州市政府收回建设后,曾向市民承诺要“一年建成试开园”。建设者只争朝夕地赶进度,终于在2011年11月底前让承诺兑现。作为温州市区最大的城市公园项目,杨府山公园一直为市民期盼和关注,试开园才一个多月,已经有不少温州人先睹为快了。
公园依托市区东面的杨府山山体,气势恢宏。大门口矗立着“六城联创、五园花开”的大红牌坊。入口广场上的园林造型很大气,美丽的石竹花、矮牵牛似花海一般簇拥着一对奔跑的“鹿”,一对情侣正在双鹿下留影。山边是古色古香的盘溪长廊,许多植物刚刚栽种成活,却也有争春的樱花树早早吐出了粉红的花朵。随着曲径深入,有女童起劲地奔跑,转头稚嫩地对叔叔阿姨们说,“我家就在前面,今后可以天天来跑了。”往湖边,指示牌上注明“荷风柳浪”的景点,只是在冬日的湖边还只能期待风景。湖畔的草皮是新栽种的,小草都已成活,春天就要绵延成一片。 50岁的贾师傅是重庆人,为了杨府山公园的照明项目已经在工地忙碌了2个多月了。“1月15日我回家过年,过完年回来还要继续装灯。等这些灯装好了,公园晚上都能游览,就更漂亮了。”
2011年温州市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之三,就是“大力推进公园和绿地建设”。
记者从温州市创园办了解到,温州市2011年度实际新建城市绿地408.5公顷,完成年度新建282公顷目标任务的145%,新增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5平方米,新建绿地面积为过去6年的总和。去年11月底,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九山公园二期、墨池公园、沿江滨水公园等五大市级公园在同一天试开园迎客。
嘉兴:生态绿道绕城行
记者王国锋陈培华报道组董时纲
发自嘉兴春晓园小区
天蒙蒙亮,家住嘉兴春晓园小区的娄松林出门5分钟,就踏上绿道开始慢步走。“自从有了绿道,我晨练就多了一个好去处。”65岁的娄松林精神矍铄。
娄松林脚下的这条绿道始于春晓公园,经北郊河、杭州塘沿线,止于三塔公园,长约6公里。娄松林花了近一个小时走完全程,一路既可欣赏金黄的杨树林,也可领略古运河的粼粼波光。
娄松林不知道的是,生态绿道建设是嘉兴去年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建设绿道有助于调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嘉兴市领导说,全市将建420公里的“三环四连八放射”绿道网框架,去年市区已建成13条总长260公里的生态绿道,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
绿道不是简单地修筑一条道路。嘉兴在绿道建设中,注重地形、水网等自然资源与可渗透路面、雨水再生系统等工程技术相结合,使绿道建到哪里,环境好到哪里。
“今年,我们将按照‘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总体目标,继续推进生态绿道建设。”嘉兴市领导说,特别要进一步完善驿站、坐椅、果壳箱、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做好生态绿道沿线植物品种的搭配,力争呈现“一段一景”。
绍兴:城乡万人大创业
记者周智敏通讯员钟兰花
发自绍兴市越都商城
在绍兴市越都商城大黄蜂童鞋店,店主蒋淼生热情周到地招呼着顾客。早些年从一家企业下岗的他,于2009年开了这家童鞋店,2011年下半年,又接连开出两家分店。“第一家店开张后,因为产品结构不完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顾客流失。参加了绍兴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免费举办的创业培训后,我把经营品种从小童鞋延伸到中大童鞋和女装,三家店相互带动,经营情况挺不错!”
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绍兴市提出要“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以创业促进就业”,并将“帮助1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作为2011年市政府十方面实事工程之一。
为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去年,绍兴市表彰了10名“创业新星”和20名“创业先进个人”。在新开通的“创业在绍兴”网站上发布创业信息,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去年5月,该市还建立了全省首家公共创业实训中心,并在全市高校中建立联络站,形成了一张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创业培训体系,共组织各类创业培训5.7万多人次。
与此同时,绍兴市出台新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20万元。赵琴2009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一直想开一家中国传统乐器店并提供培训。在创业政策激励下,2011年4月,赵琴的乐器店开张了。“现在社区常帮忙介绍学生,小店经营形势还不错。下一步,我考虑贷款把小店做大。”赵琴的脸上神采飞扬。在绍兴文理学院附近的丁向弄,大学生开出的店有六七家。
目前,绍兴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近9.3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万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万余人。全年有近1.59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
湖州:校车驶上乡间路
记者秦军通讯员沈洁
发自德清莫干山中心小学
1月13日早上6点半,德清莫干山中心小学的唐文丹和魏麒欣来到高峰村2站等校车,“这天是期末考试拿通知书的时间,有校车接送,我们方便多了。”唐文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校车的时候,都是爸爸骑着摩托车送她,“冬天特别冷,经常害怕迟到,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我和爸爸都摔到了沟里。”
如今,学生校车工程让德清6000名孩子不用再忍受冬日上学途中的寒冷,不用再害怕因交通问题而迟到了。
学生校车工程是德清县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湖州市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中改善公共交通这一项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有校车可坐,德清县花了2000万元,向中标企业定制了79辆校车,并专门成立了负责学生接送管理的公司——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据了解,德清县在校车项目实施过程中,县乡两级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财政、学校、校车公司等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政府每年还设立了400万元左右的学生接送营运补贴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补贴永安公司。学生每人每次乘坐只需支付一元,贫困生可免费乘坐。
近日,在浙江省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评选中,德清实施的校车工程当选。组委会这么评价:“湖州德清学生校车用黄色风景线串起每个村庄和乡镇,让优质义务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诠释了一个好政府的含义。”
舟山:
低收入者早脱贫
记者张品方谢国平
发自舟山六横岛
快过年了,在种植场干活的徐国全提早收到了今年1月的工资。数着钞票,他乐呵呵地说:“在家门口做点事,一年也有2万元,知足了!”
徐国全是六横岛长山嘴村的农户,患有严重气管炎,妻子肢残,一家三口全靠他打点零工过活。在市区各级部门支持下,该村同为肢残人的刘建民办起了“六横新润宇生态观光农业园”,吸纳了像徐国全这样的5户低收入农户进园工作,每月工资1600元至1800元。有关部门为刘建民融资金、传技术、拓销路,其种植的58亩葡萄、梨、草莓等,去年收入65万余元。“今年阿拉要达到90万元,农户收入也要相应提高。”刘建民信心满满。
据舟山市渔农办统计,全市7226户低收入渔农户家庭(低保除外)去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4000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年初制定的指标。
去年初,该市在完成新一轮低收入渔农户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全市人均年纯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渔农户(低保除外)全部列入脱贫计划,以低收入渔农户“六大帮扶救助活动”为载体,推进低收入渔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据统计,2011年该市共开发低收入渔农户扶贫基地15家,全市累计达到40余家。建立了3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同时,深化“千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目前,全市“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数达1014对,结对帮扶家庭总数超过4500对,助千余户低收入渔农户脱贫。
扶贫救助让众多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在登步岛的农田里,永安经济合作社黄金瓜种植户汪素娣正趁着春节前夕抓紧将竹质大棚换成钢质大棚。前年,汪素娣的丈夫周志信出车祸,治疗花去20多万元。去年,汪素娣试种起黄金瓜。今年,汪素娣和其他9户困难家庭得到了市、区慈善总会启动的慈善“造血型”扶贫项目的扶持,一次性资助10万元。
“今年,我们将低收入渔农户的年收入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5500元。”市渔农办扶贫开发处负责人说。
丽水:
义工助残暖万家
记者吴雅茗于洪海
发自丽水市白云社区
在丽水市政府2011年市区十件实事中,“组建志愿助残义工队伍,为残疾人困难家庭提供服务和帮助”榜上有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实事,却让众多残疾人享受到春风般的温暖。
莲都区白云社区67岁的残疾人李群英家门口,一个水泥筑好的小斜坡直通马路,79岁的杨良明推着轮椅上的妻子,轻松地走下斜坡,脸上洋溢着笑容。
有了这个小小的斜坡,杨良明再也不用先把轮椅搬到马路上,然后再把160多斤的妻子抱到轮椅上,累得气喘吁吁了。“社区今年有专门的助残义工朱宝庆联系我们家,细心的朱宝庆联系社区的助残义工队伍建好斜坡,帮了我一个大忙!”杨良明感动地说。
今年84岁的朱宝庆是白云社区的退休党员,也是志愿助残义工队伍的在册志愿者。目前,丽水市区已组建近250人的志愿助残义工队伍,分别成立了后勤联络组、权益维护组、医疗服务组、理发服务组、助残服务组等服务机构。此外,还发动了数千人的助残志愿者,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助残义工队伍。
众多的助残义工通过发放助残券、医疗辅助器具,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措施,在生活上为残疾人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而且,还通过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座谈会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无微不至的心理关怀。
70岁的残疾人王的宣最近心情愉悦,因为今年白云社区要举行残疾人运动会。他患腿部残疾多年,长年行动不便,精神苦闷。“运动会一定很热闹,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王的宣满怀期盼。
据了解,为完成实事的承诺目标,一年来,丽水市出台助残服务方案,因人制宜为残疾人实行个性化服务,同时开设丽水义工助残网,为残疾人与义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衢州:
协力破解看病难
记者毛广绘
发自衢州市三院扩建现场
新年伊始,在衢州市各医疗机构项目建设现场,或机声隆隆,或焊花飞溅,热火朝天。
启动并加快建设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项目10个,新增床位2300张,当年新增700张。这是衢州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这就是市三院迁扩建现场,长300米,宽98米。”在衢州市西区,衢州第三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何忠告诉记者,目前桩基施工已完成,春节后即可砌墙建框架。
随后,记者来到衢江区人民医院异地扩建一期项目现场,病房大楼已结顶,门急诊医技楼四层楼面浇筑已完成。副院长马乾年介绍说:”我们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目标任务。”
“像在家里一样。”走进衢州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韩女士忍不住夸起新病房。地板是防滑的,玻璃是隔音的,还有液晶电视、空调、独立洗手间,全天供应热水……“而且不用排队预约就能住院”。
护士长江雪英指着一包包配好的药告诉记者,原先,护士一上班就要配药,现在都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统一配制,安全卫生便捷。
如今市中医院项目新住院大楼部分项目、江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已经完工,柯城区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龙游县中医院住院大楼扩建项目、常山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已投入使用。衢州市卫生局局长陈根成说:“2011年已新增床位722张,我们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百姓愿景
滕裕敏(台州椒江区云健社区居民):城市的服务体系是相对完善的,应该创办更多像村邮站这样的机构,让公共服务在城乡共享。
李祖平(丽水莲都区后甫村村民):实事中有城中村改造项目,修下水道、改造电网,这些都是些小事情,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这是最实在的事情。
毛政亮(江山农民):从就业、到住房、到饮用水、到医疗卫生,十大民生项目大半涉及到农民的生产、生活,想想这几年,农村各方面变化都很大,我们农民非常高兴,希望这样的实事能一如既往办下去。
蒋余兴(绍兴镜湖新区灵芝镇蛟里村村民):我从家出发,走上五六分钟路就能到镇社区服务中心看病。我觉得,这里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一点也不比大医院差,还可以随时看病随时报销,方便着呢!
沈如宝(绍兴居民):现在“文化大巴”经常到社区来演出,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政府把文化演出送到老百姓身边,感觉特别亲切,真希望他们能天天来。
鲁玲娣(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我今年59岁,原先在集体企业工作过15年,当时没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1年,像我们这样没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也能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了,我就赶紧办了手续,现在,我每月能领到800多元养老金,生活有了保障。
网民风大叔:我的感觉是,我家老太婆越来越爱逛菜市场了。我前几天跟她去了一次,果然跟以前不一样。在菜市场上走2圈,布鞋居然能够不湿,果真不错。
袁家军(定海马岙镇三星社区低收入户):我是肢残人,干不得重活,只能到处打零工,做点轻松的活。可这样的活儿难找啊。亏得政府设立了扶贫基地,让阿拉每天像工人一样上8小时班,割割草,喂喂长毛兔。收入稳定了,生活也好多了。
张满良(浙江盈洲船业有限公司龙门吊司机):我是岱山岛的一名普通渔民,前些年转产转业,找不到合适工作,生活陷入困难。后来在政府部门动员下,我到岱西报名参加龙门吊免费培训,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免费培训,还让我找到了好工作,目前月收入超过3000元。
夏海杰(岱山县岱西镇后岸村渔民):多年前我因为胃出血,频频入院治疗,因此放弃了捕鱼。几年来,治病开销大,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变得窘迫。身体好转后,我把目光瞄向了水果种植,种植了8亩水果。但资金问题使我犯愁。是政府雪中送炭,2万元的补助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程余炎(衢州柯城区金桂社区居民):去年,我下岗后重新上岗,成为一名卫生协管员,在家门口就业,既挣到钱,又照顾到家里,生活有了新盼头!
网民“衢州人”: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广覆盖,重基层,民生大投入换来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攀升,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网民虫窝:民以食为天。能把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关心好了,就该表扬一下。金华的菜好像是便宜了。
周建平(丽水莲都区大众村村民):最近市区新增了许多公共泊车位,这也是十件实事的内容。在目前公共泊位紧张的情况下,这一举措很暖人心。
高增寿(绍兴市区居民):我有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儿子,一家四口没有房产,一直租房子住。自从小儿子患病后,一家人全靠我一人打零工挣钱。2011年6月,我成功申请到廉租房,现在,我们一家每月能领到1200多元的租赁补贴。住的问题不用担心了,就能安心给孩子看病了。
施大勇(保险公司技术人员):杭州也是著名的“堵城”,我感觉去年杭州确实下了不少工夫挖掘停车位,有不少被占用的停车场库被清理出来了,还多了不少道路停车位。但是停车难现象仍然严重。希望今后杭州大力发展停车产业,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李晓(日资公司职员):我总是很关心杭州空气质量。看报道,杭州确实在花力气整治,但是我感觉空气质量仍然不好。建议杭州今年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
陈文美(杭州居民):老墙门修缮,我们的房子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安全隐患都消除了,房子功能也齐全了,我和老公到现在都感叹。老房子是我老公爷爷手里传下来的,现在可以一直传下去了。
张小燕(温州大学教授):经过一年的公园和绿地建设,温州城市环境得到了提升,也带来了三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政府的公共声望,二是提升了温州人的公共空间,三是提升了市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城市环境硬件的提升,也必将辅助市民文明意识的提升。
王林(鹿城区滨江街道青园社区主任):去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一个推进老住宅区改造的项目,我们社区就在其中。4个月里,我们的河边长廊焕然一新,小区里还新设了儿童乐园,居民们个个叫好,大家都感受到了政府关注民生的情意。
朱捷峰(浙江联英律师事务所律师):这一年,温州人对于市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市民行路难、停车难是有切身体会的。但现在往城区西片去,还是车堵心累。还有车位的建设速度跟车辆增加的速度比,又显得捉襟见肘了。民生问题,需要政府关注再关注,花力气再花力气。
沈迪(德清居民):前两天到德清出差,在车站看到齐刷刷的一排美式校车停着,比照片里更气派。真心希望德清的校车模式能尽快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徐建法(安徽籍建筑工地工人):我是一名外来务工者,现在每月租房要花700多块,占了生活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听说,今年湖州有很多保障房开工了,我和好几个老乡一样,都信心满满,希望到时候能申请到公共租赁房,这样就可以省下房租,买房的愿望也就能够早日实现了。
费林娥(湖州红丰社区):现在菜篮子沉哦,我每天为节约点菜钱,都精打细算的。元旦期间,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开了个“周末车载菜市场”,直接跟农民买菜,很实惠的,大白菜其他菜场要1块钱一斤,这里只要4毛,萝卜只要7毛一斤……我打算好了,以后每个礼拜六来这里,多买点回家。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实事,不过,要是在湖州其他菜场里也设几个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