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走出去、走下去 博库网力推技术模式商业模式创新
·新蓝网构建“一网两台” 对外拓展快速成长
·新春走基层:和不回家的民工家庭一起过年
·观本土春晚赏广场好戏 遂昌在文化盛宴中过大年
·更浓更甜更温暖 记者探寻鄂西北古城襄阳年味变化
·味甜没激素的草莓红了 乐清北塘村村民们乐了
·来年努力挣笔装修钱 "小人物"的心愿折射城市变迁
·外地公交司机坚守方向盘 春节奔跑一趟又一趟
·[新春走基层]书香味儿里过春节 图书馆里好热闹
·吃货过大年;在永康体验“武火暴烈版”美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新春走基层:和不回家的民工家庭一起过年

  新华网杭州1月30日电 “爸爸,你看,一头白色的牛!”第一次看到北极熊,4岁的乐乐想到的是安徽老家那头耕田的大黄牛。

  “三潭印月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第一次坐游船登上湖中三岛,在西湖景区扫了11年白堤的清洁工陈正亮夫妇终于见到了这个“听说过没见过”的景点。

  从正月初一到初六,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媒体创意策划中心联手杭州日报举办的“民工兄弟,我们请你快乐过大年”活动,征集了30户在杭州过年的外来务工者家庭畅游杭州。

  活动的初衷是要给民工兄弟一个不一样的新年,但是让记者们没有想到的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中,近在身边的风景,对他们而言,却很新鲜,也有点遥远。

  “过年的垃圾是平时的两倍,我可不能回家”

  张波是杭州清洁直运公司垃圾车驾驶员,来杭州快6年了,没有一年春节能回家过年。

  他掐指算给记者听:“杭州每天要产生数万吨生活垃圾,光我一个人一天就要运十几吨,如果春节期间少了任何一辆清洁直运车,我们这么干净的城市会有什么后果?而且过年的垃圾是平时的两倍,我可不能回家。”

  大年初一早上,他比平时更早起床,3点多就开始奔赴片区里各个小区装运垃圾。

  这么多年来,张波跟妻子只来过西湖边3次。在雷峰塔上,张波说想念6岁的儿子,除了头一年,张波和妻子从未在春节期间跟儿子团聚过。

  这次参加活动的民工家庭,都跟张波的心情非常相似。记者问他们多少年没回老家过年了,有的3年、5年,有的10多年。“我们其实已经把杭州当家了。”记者听到很多人这么说。

  “扫了11年白堤,当游客是第一次”

  陈正亮和妻子都是西湖景区环卫所的环卫工,来杭州11年,整整扫了11年的白堤,每年春节都是在西湖边握着扫把度过的。虽然经常遇到问路“三潭印月怎么走”,却从没去看看。“到杭州后,不是我上班,就是他们妈妈上班,四个人都没有凑齐过,今天真是第一次一起出来玩。天天在白堤上走,但是当游客这是第一次。”

  大年初二这一天,一家四口终于坐上了游船、登上了岛,为这,夫妻俩都特地请了半天的假。到了“三潭印月”景点,他们盯着湖面三座塔的表情,就像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

  记者要带着3户外来务工家庭到奥斯卡影院看电影,联系他们的时候,几位师傅都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奥斯卡在哪里啊?”

  原来,在杭州,他们从没进过电影院。对他们而言,虽然在杭州工作了多年,看电影却是一件挺奢侈的事,不说百八十块的票价,交通就是个大问题——有的骑着电瓶车载着老婆孩子从三堡赶来,有的提前1个小时坐公交车先到武林广场,再徒步赶来……“的哥”庹师傅是最着急的。今年,老家的妻女第一次到杭州来团聚过年,他不想让女儿失望,也不愿意耽误工作,“越是节假日我们就越忙啊!”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