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兰溪2月7日电 以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为主的浙江省级主流媒体为民帮忙联盟,自2月2日起刊发兔唇儿求治疗、征集百名宝宝免费做唇腭裂修复手术报道后,除了踊跃报名外,国内顶级医治专家为兔唇儿把脉。昨天起,为民帮忙联盟的4位记者,奔赴宁海、兰溪等地,走进有唇腭裂患者的家庭,记录他们的故事与期盼。
2月8日,是首批20位困难唇腭裂患儿到温州口腔医院做术前检查的日子。
“早点手术,清楚地说话”
今年17岁的陕西籍唇腭裂患儿曾奎是报名参加“百名兔唇宝宝康复行动”中年龄最大的孩子。
上午11时,在宁海县西店镇团船村一间平房里,记者找到了和爸妈租住在这里的曾奎。曾奎的爸妈在小镇里的一家工厂里打工,曾奎则辍学在家。
眼前的曾奎个子矮小,性格内向,除了唇腭裂,还患有眼部疾病,左眼蒙着一层白膜,几乎看不清东西。
曾奎的妈妈正在教儿子打扫卫生、烧菜、做饭——一个醋溜大白菜是今天一家三口的午餐。
“曾奎以前做过一次唇裂的修补手术,由于没钱,腭裂没做,所以到现在说话还是含糊不清。”爸爸曾休庆说。“由于说话大家都听不懂,同学和老师很少和他交流,这让他失去了自信,才上了初二就辍学了。平时他就一个人在家呆着。”说到这里,今年50岁的曾休庆哭了,曾休庆告诉记者,由于要积攒手术费,在团船村三年了,还没吃过当地的特产——海鲜。
“孩子很可怜,几乎不出门,十几个平方米就是他的世界。”曾休庆说,不久前,他咬咬牙花了500元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用手机上网成了孩子和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也成了曾奎每天最开心的事。他希望快点做手术,修复腭裂后,他就可以清楚地说话,就可以交更多的朋友了。
“腭裂修复后,我最想出去打工赚钱。”曾奎说为了给他治病,爸妈很辛苦打拼,他希望以后能用自己的双手赚钱治病。
“垃圾兄妹”想上学
在兰溪市自由街桥洞旁的一座泥房,是吉林籍杨成山一家五口租住的地方。妻子徐莉双腿残疾,14岁儿子杨文龙和3岁的小女儿杨兰香都患唇腭裂,11岁的二女儿杨华青是三个孩子中最健康的一个。一家五口仅靠63岁的杨成山捡垃圾维持生活。
原来,杨成山夫妻以前一直靠乞讨过日子,前年乞讨到了兰溪,是当地政府帮他租了房子,一家五口第一次有了栖身之地,再也不用到处流浪。“现在愁的就是两个孩子的手术费。”杨成山说,“再苦,也要为孩子做修复手术。”
没有钱,女儿杨华青和哥哥杨文龙到今天还没上学。他们现在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兄妹俩天天跟着爸爸去捡垃圾。虽然没上学,但是兄妹俩认识不少字,杨华青说,他们每天会跑到新华书店里看书,因为那里的书是免费看的,学到了知识,找到了很多的快乐。
深夜捡垃圾攒手术费
明天要带两个孩子到温州检查,这让杨成山看到了希望。这个晚上,昏暗的小屋里传出了一家人开心的笑声。
杨华青和杨文龙兄妹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兄妹俩说他们最渴望是和其他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去。杨华青拉着记者的手说:“叔叔阿姨,你们一定要带我哥哥去做手术,等他手术做好了,我们可以一起上学去。”
晚上11时,孩子们在兴奋半天后,渐渐地进入梦乡。杨成山加穿上了一件棉袄,他决定晚上还要出去捡垃圾。
“一天不出去做工,一天就没有收入。多赚点钱,好供孩子们上学去。”杨成山说,其实,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晚上12时到凌晨5时:“只有在这个时间,捡垃圾的人不多,才能捡到垃圾。”
凌晨2时,气温零下2摄氏度,杨成山想着天亮就能带孩子到温州去检查,心里高兴,哼起了东北小调,一路寻找一路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