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15日电(记者 郭献文、张遥、胡作华)这是一户有“时差”的商人家庭:年近五十的王君萍夫妇清早出门去义乌小商品市场出摊,儿子尚在睡梦中;当父母收摊回家入睡了,儿子却在网上谈生意谈得正欢--大学毕业的盛剑波只用了两三年时间,网上销售规模就达到了父母的两倍,这让王君萍很是惊讶。
元宵节过后,记者在号称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浙江义乌走访发现,早年靠走街串巷行商起家的义乌商人,正在和他们的“商二代”一起融入网络时代。在这个即将迎来30岁生日的著名外贸窗口城市,“虚实相生”的网上网下交易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最初儿子想上网开店,其实我一点也不看好。”站在义乌市场销售“波仔玩具”的自家摊档里,王君萍一边整理着货架上的毛绒小熊一边说,“我在市场摆摊十多年了,到网上做生意,摸不着货也见不到人,能靠得住吗?”
与母亲的担忧不同,盛剑波是认准了网购这条路,才扔掉“铁饭碗”破釜沉舟的。从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的盛剑波起先考入了一家银行,但入职不到一个月,就选择了辞职“下海”,用自己的毕业设计做成的电子商务网站开起了网店。
“银行的工作比较枯燥,不太适合我。我家做了十几年玩具生意,自己有货源、有经验,这也是义乌市场商户开网店普遍的先天优势。”盛剑波说。
但网上开店并没有想象中容易。买电脑,搭网线,盛剑波把工作间开在了家里。顾客看不到实物,怎样把照片和描述做得好看又符合实际,他一边请专业人员帮忙,一边也自己摸索拍照和图片处理。赶上网购旺季,理货、封装、搬运快件都得自己来,忙到半夜才睡也是家常便饭。
看着儿子接下来的订单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几十万元,王君萍渐渐开始对网上开店有了认同,互联网上快捷的资讯也为她带来新商机。
“义乌市场里有海量的商品,但这一季最流行什么,互联网上知道得最快。”盛剑波笑着说,“最初妈妈还总是向我打探,问网店生意好不好。现在都是我主动给她提供最新的商机。《蓝精灵》《功夫熊猫》上映了,或是‘愤怒的小鸟’这类手机游戏火了,我就让妈妈赶紧找工厂生产,赶制的玩具卖得都不错。”
如今在义乌商贸城,像王君萍家这样“虚实结合”的经营方式已经成为新时尚。每家十多平方米的一个个摊位里,四周摆满了商品,中间还放着几台电脑,一边线下接单,一边就在网上忙着洽谈生意。
义乌市商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已有超过40%的义乌市场经营户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全市2011年的快递发件量超过1.2亿单,居全国第十位,在县级市中名列前茅。据估算,去年义乌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数百亿元。
在盛剑波这些义乌“商二代”看来,这一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一旦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潜力才刚刚开始显露。
“我是从小在市场里长大的,去年终于在网上开起了自己的店。”刚刚和一批韩国采购商谈完生意,24岁的王天明对记者说,“虽然我的网店至今还没盈利,但我对未来还是信心十足:义乌市场里有几百万种商品,有来来往往的各国采购商,但网购就像给传统市场打开了新的一扇门,肯定会成为小商品走出义乌、走出国门的新渠道。”
“有人说,随着电子商务兴起,像义乌这样的传统市场就会衰落。我说绝对不会!”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与盛剑波、王天明不谋而合:“互联网也好,电子商务也好,都有是新的交流和交易平台,义乌完全可以加快引入、充分利用。未来的义乌将建成‘有形’‘无形’两个市场,再加上有两个市场都离不开的现代物流,义乌国际商贸城将更加兴旺、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