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0日讯 近日,义乌市江东街道南山水库附近出现一个巨坑,深不见底。
经省地质专家勘测,确定这个大坑系废弃矿脉塌陷所至,并且仍有继续塌陷的可能。而勘察当天,相关部门却未能找到废弃矿脉的相关资料,难消附近村民的忧虑。
矿脉资料找到了
“废弃矿脉的资料找到了!”昨天上午,义乌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菊香打来电话说,公司最终在义乌档案馆翻到了17年前存档的资料,“这是全市唯一的一本,属于秘密资料”。
泛黄的封皮下,是义乌南山、华溪矿区等四大矿区矿体的立体平面图,每张有2平方米大小。
义乌矿业公司的退休工程师、今年60岁的俞英弟(化名)告诉记者,浙江是萤石之乡,义乌萤石矿的品质也非常好,这些矿区都没有完全开采,所以这份矿脉资料非常重要。“有了这份图纸资料,就可以轻松地利用之前遗留的设施重新开采。”俞英弟说,如果资料落入盗矿者手中,对矿产资源保护非常不利。
盗矿者滥采是“神秘深坑”形成的主因
昨天下午,记者和几位义乌矿业公司的老员工又一次来到“神秘深坑”。
“怎么会变成这样!”还未走到坍塌处,看着沿途的碎石和泥沙,骆大明(化名)一个劲地摇头,矿区闭坑停采那年,他负责车队的运输工作,“那时候,这里种着很多树,裸露的萤石都被野草遮住,现在这些绿石头都不见了”。
2005年底,矿业公司收到一份市政府的抄告单:“12月31日后,必须结束地下开采,要求我们做好各矿区的闭坑工作。”据俞英弟回忆,当年义乌经济飞速发展,闭坑停采,一是为了保护水源,二是地下开采的利税太低且安全隐患大。
“地表的竖井和横向巷道口,我们都用混凝土浇灌。”骆大明参与了当时的闭坑工作,他说南山矿区的竖井只有三个,打穿的巷道口也不多。
竖井,是采矿时运送地下矿石和设备的通道,也是矿工的进出口。巷道,是服务于地下开采,在矿层中开凿的水平或倾斜通道。
矿脉资料图显示,“神秘深坑”处在50米巷道上方的采空区域,该区域宽6米,长20米,深50米。
“这地方的矿胞最厚,品质也好,留下的顶板相对比较薄,只有4米~5米,不过每个采空区都会留下很多直径3米的矿柱,足以保证不坍塌。”俞英弟坦言,此次坍塌虽然有雨水冲刷的原因,但盗矿者滥采才是主因。
“如果雨水继续冲刷,坍塌还会继续。”俞英弟说,从坍塌处的截面看,顶板处的萤石矿基本被采走,剩下的都是碎石和泥沙,这就形成了矿区最危险的“破碎层”。
“不了解矿脉的人才会这么采空。”俞英弟说,为了方便再次开采,在闭坑封矿时,已经打通的巷道和竖井必须保护好,而形成破碎带后,如果不回填,一旦坍塌,之前所有设施可能无法再利用,这样再开采的成本就非常高,“这是基本常识,所以这肯定是盗矿者滥采所致”。
废弃矿区有旅游开发价值
据附近村民介绍,矿区停采后的几年里,断断续续有人偷偷开采萤石矿,“山顶上都有挖机”。
“如果未遭受人为破坏,南山矿区出现塌方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当年的闭坑封矿工作,俞英弟至今还非常有信心,“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矿区保护工作,采取措施,不要再让人非法开采了”。
那么,对于废弃的矿区又有哪些处理方法呢?据俞英弟介绍,一是矿区偏僻,为省成本,会采取围铁丝网,竖警告牌,不对矿井做任何处理的简易方式;二是矿区已采完全,可以采取回填的方式;三是矿区还有余矿,便于再次开采,会采取临时性的闭坑处理;还有一种就是旅游开发,比如遂昌的金矿区,现在巷道、采空区等地方都装上了各种灯光,冬暖夏凉,游玩的人非常多。
目前,南山矿区采取的是回填和闭坑结合的方式。有村民建议,是否可以开发旅游,避免有人偷矿,还保护了矿区。
“每条巷道都可以开拖拉机。”曾进入矿洞多次的骆大明告诉记者,分布在南山矿区有7条宽2.6米~3米,高2.3米的巷道,其中8号巷道就在离坍塌处不到10米的地方,“从这里一直向西通往岩坑水库附近,大概有2000米长,两头都打穿的,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