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有人说,浙江经济是“一有雨露就发芽”。浙江有的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沃土,但这片沃土需要金融之水充分灌溉,才能长出茁壮的庄稼来。
一个时期以来,浙江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十分突出,以致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建管道、拓渠道,引金融之水,浇实业之田。
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12项主要任务,为浙江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大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科学发展。
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严密防范金融风险。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存贷挂钩、搭售理财产品等企业反响强烈的问题,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保障实施几大国家战略决策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在重视和坚持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制度建设和环境营造等方面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把防范风险始终贯穿于金融创新全过程,积极稳妥化解风险隐患,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是温州一市之事,而是全省之事。我们要以试验区建设为有利契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增强金融保障服务能力、金融产业竞争力、金融抗风险能力,积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努力建设金融强省,让充裕的民间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资本,真正把浙江的民营企业、民间资金和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的“三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民间财富管理的鲜明特色,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错位发展,形成立足浙江、依托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区域金融中心。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我省金融业主导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强化,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总部机构的数量和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做好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我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