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2日讯 “我们来到大贵溪村,了解到毛林寿因出行不便没去鉴定而无法领到残疾救助金……”“叶山头村11岁的小男孩徐某因为家中贫困,养成了顺手牵羊的习惯……”这是龙泉市在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中,走访人员2篇“民情日记”里的内容。
自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来,龙泉市要求参与走访活动的2800多名干部,不仅要进村入户全面调查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全市农村和农户的现状,还要在人手一册的“民情日记”上,详细记录到访村镇农民的所想所需,以便及时解决矛盾纠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篇篇“民情日记”,在干群间架起了民情通道,田间地头干部的身影多了,与老百姓话家常、谈生产。正是在这样的深入调查了解中,困扰城北乡志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志强的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针对志强合作社缺资金这一难题,我咨询了市信用联社贷款相关政策,并将合作社情况反映给了乡信用社负责人,乡信用社答复,将尽快给方志强发放贷款,解决燃眉之急。”这是龙泉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金益民2月28日的“民情日记”。
“日前,合作社负责人方志强收到了由城北乡信用联社发放的20万元贷款,合作社也已着手采购原材料,准备制作第一批食用菌棒。”金益民在“民情日记”的后记中写道。
龙泉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中,发现小问题小麻烦,能当场解决的,当场帮助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上交到每月的民情分析会上汇总处理;对于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做好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后记要详细记录解决落实的计划、进展。
如今,“民情日记”成了龙泉干部下基层的重要工作“法宝”。龙泉市公安局民警方豫说,“民情日记”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群众,而且便于工作推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下步目标,翻开日记就一目了然。
龙泉“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来,已从村、企业收集各类问题1598项,已解决758件,走访农户67444户,帮助解决各类问题3758项。
- 记者探营我省首条生态公路——车行通途人游画中
- 龙泉山景区修整1年后 “五一”重新开园迎客
- 嘉兴平湖一派出所:民警写日记 民情在我心
- 嘉兴平湖一派出所:民警写日记 民情在我心
- 龙泉:强力推动我市基层组织建设全面上水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