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8日讯 年过六旬的费大妈怎么都想不到,两年前做的一个决定,现在却让自己懊恼不已。对理财知识毫无了解的她,当时因为轻信销售员的“专业推荐”,把1万元存款“变脸”成了保险类理财产品, 26个月后,非但没有享受到购买时承诺的“高收益”,反而损失百余元。“我老伴现在很后悔,如果当初没有听他们的就好了。”上周五,党报热线接到了市民崔大伯的来电,他向记者吐露了憋在心里的一段郁闷遭遇。“我老伴姓费,今年60多岁,2010年,她拿着刚攒下的1万元现金到家附近的银行存款,按照以往的习惯,想将手中的钱存一年定期赚取利息。”据崔大伯回忆,在填写业务单据时,银行里一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游说他老伴把钱用来买一种理财产品,利息比储蓄高,还有分红。“本来把钱存进银行就是为了钱生钱,现在有更高的收益,不免让人心动。”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费大妈没有详细询问,而工作人员也没有明确提示风险,稀里糊涂就办理了该业务,虽然没念过书,只会写自己名字,也看不懂合同条款,但因为手续都是在银行柜台办理,老人误以为这笔钱已存进银行,也就没有产生什么顾虑。
前段时间,因为家里急着用钱,费大妈拿着凭证到银行取钱,才被告知买的是保险,退保则需要承担手续费等损失,倘若现在想取出来,非但没有利息,连本金也要扣除100多元。“他们当时承诺老伴存满5年能拿到大概两千元的收益,现在虽然只存了26个月就提前支取,但总不至于本金都有亏损。”崔大伯说,“年纪大的人省吃俭用攒点钱不容易,明明想去银行存钱结果变成投保,没有利息,还要扣我们本金,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拿到9800多元本金后,崔大伯认为是业务员未解释清楚银行存款与保险产品的区别,才导致定期存单变成了不能随时支取的保单。他先后找到银行和保险公司讨说法,但一直没有得到明确回应。崔大伯说有位女士曾和他协商过解决方案,根据他提供的电话,当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女士。对方否认是保险公司的人,自称是中介,她介绍通常在受保后有十天的“犹豫期”,即保险合同签订10日内,被保险人如果后悔,或对产品不满意,可以要求退保,本金可以取回。此外,在购买保险10天后,客服人员会询问客户对购买过程、保险条款是否有疑问,是否反悔,如果无意见,就视同默认。这位女士称保险公司有回访录音可以证明费大妈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保险的,紧接着又补充说6月份费大妈可以拿到一次分红,记者追问分红金额有多少时,对方含糊回答预计超过百元。“这个事情我们知道,这位客户已经前来反映过问题了。”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了当事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方面在销售保险产品的过程中,是按照规程来的,但客户是老年人,心情可以理解,他们正在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争取尽早给当事人满意的答复。
- 温州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去年新增13万
- 统缴卡退费 杭州银行窗口6月底截止办理
- 杭州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为14%
- 兑换新人民币不用跑银行 德清建残损人民币回收机制
- 温州将成立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 给融资上保险丝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