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博物馆昨天还聘请了3位民间馆员
浙江在线05月18日讯 5月18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5月17日,海宁谢氏艺术收藏馆向海宁市博物馆捐赠了旧式电影放映机等8件特色展品;海宁市博物馆则隆重聘请了3位英才担任民间馆员。
据了解,这两项举措在海宁博物馆发展史上属首次。
从“民办”流向“国有”
1950年产的贝尔8mm电影放映机、1880年产的多能士留声机、1880年产的世界领袖打火机……5月17日上午,这些令大多数市民倍感新奇的特色老展品,由谢氏艺术收藏馆捐赠给了海宁市博物馆。
“这台贝尔电影放映机,是我五六年前从美国收藏的。”站在捐赠的老展品前,谢氏艺术收藏馆馆长谢金松说,“当年,我想办一个影像博物馆,就从美国的一个朋友手里收藏了这台放映机,它虽是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但至今保存得非常完好,用110伏的电压还可继续播放老影片,音质非常好。”
谢金松告诉记者,他把这台老式电影放映机带回海宁后,就想起了海宁乡贤、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史东山先生,“每每想到史东山先生,我就觉得若把这台电影机捐到史东山故居,或其上级单位——海宁市博物馆用于展示或研究,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我决定在这个博馆日到来之际,将这台放映机连同其他7件展品一起捐给海宁市博物馆。”
海宁市博物馆馆长许赛君说,民办博物馆向国有博物馆捐赠展品,在海宁还是首次,这将有利于推进国有、民办博物馆在更广层面和更深意义上的合作。
首批民间馆员受聘
5月17日,海宁市博物馆还隆重聘请了虞坤林、张沈炳和方林峰3位民间人士,担任海宁市博物馆的首批民间馆员。他们将以海宁市博物馆为平台,在文物线索的征集、珍稀藏品的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民间的线索来源非常广,但作为一名文保爱好者,我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非常有限,考证思路不够规范,能够用于研究的藏品资源也非常有限,成为博物馆的民间馆员,就能够扬长补短,放开手脚开展文博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了数十年文史考证工作的虞坤林感慨地说。
两项新举措带来些啥?
“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的这两项举措,在嘉兴乃至全省也很鲜见。
“目前,全国共有国有博物馆3000多个,民间博物馆已达450多个,不少藏品主体已有了深刻而全面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以国家博物馆为龙头,地方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间博物馆为补充,共同促进博物馆和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红刚说,“官方有官方的优势,民间有民间的长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 5月18日是博物馆日 金华永康有免费展出
- 庆祝国际博物馆日 萧山博物馆有文书契约展
-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吸引了不少舟山市民
- 5月18日 浙江自然博物馆将延迟到晚上9点闭馆
- 展茅菜地里发现一块不寻常的木板(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