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前几天,记者在定海中大街的“博古雅园”看到一块牌匾,正反面刻有“知音阁”和“翠竹楼”几个字。舟山博物馆副研究员胡连荣告诉记者,这块在普陀展茅柴家遮楼后一菜地里发现的不寻常的木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木板现被用来遮拦鸡鸭
据介绍,有人发现时,这块木板正被用于遮拦鸡鸭,由于长期风吹雨淋加之用来遮拦鸡鸭之用,该木板已局部腐朽并散发出阵阵臭气。木板外框面已腐烂,但中间隐约能见到几个刻字,因东西是老货,识货人出钱将它买下,回家后用清水冲洗后发现正反二面分别刻有“知音阁”和“翠竹楼”几字。几经转手,该木板到了博古雅园主人之手。
这是一块年代较早的柴家牌匾,“翠竹楼”二边还刻有11个小字,右边为“道光年□月题匾”,左边为“叶明昌书”,下有一方明昌书画印章,可惜右边“道光年□月”几个字早在“文革”期间被人用石头磨掉,隐约可见模糊字体痕迹,而第四个字已很难分辨。
胡连荣说,道光年应指道光元年,而另一面“知音阁”三字中间又用了四根插档,可见这是一块双面牌匾,并证明当时是将老匾废弃后重用。
非常人能得到这种木材
柴家是当地一大户人家,用一块使用过的老木头重做一新匾似乎显得太小气。胡连荣经过对该匾木质的研究发现,这块牌匾进口柳桉木制作,研究分析“知音阁”三字木匾要远远早于道光元年,很有可能在清康熙十九年,柴家第三世系人柴茂宰在兴建东边九间楼房时所挂之匾,但按匾的材质分析,康熙年间能得到进口柳桉木这绝非常人之事。
此类木材王公贵族之外是很难得到的。那么柴茂宰是怎么得到?胡连荣认为,很有可能当时柴家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经商发迹又与官场有较密切联系,就得到了如此珍贵之木材。同时,柴家人也一直以拥有这样的木材为骄傲,而将它视为柴家珍宝,故重新做匾。
那么知音阁为何又要改为翠竹楼?胡连荣认为,柴茂宰在兴建走马楼时有许多同仁志士,他们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谈生意,非常需要一个接待之处。经商成功后想沾点文气,所以将九间楼房取名为知音阁。将楼名阁这是文人的一种雅称,而百姓还是把它叫楼。这样“知音阁”在百姓口中被称呼为“知音楼”。知音二字同样也是文人对比较知己人的称呼,而百姓并不懂什么知音二字,慢慢地,知音阁喊成知音楼,因该楼在东面太阳出来正好遮挡阳光,这样,知音楼又成了遮阴楼。这在舟山方言中,本来就是同音,而遮阴楼又被简化为遮楼,这是自然而成。
专家分析匾名背后故事
据相关资料考证,早在明万历年间,柴氏世祖柴应华由鄞县柴家村迁至舟山大展山交岭以北定居,走马楼是清康熙十九年(1700)由柴茂宰兴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70余间,是舟山现存民居建筑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柴家又是一个书香门第,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浙江乡试第18名举人考取武魁的柴懋三就出生在走马楼。柴家老宅于1999年8月被公布为普陀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胡连荣看来,对于一个能建如此规模走马楼的柴家来说,为九间楼房用遮楼来称呼这本不可能的,关于翠竹楼一名,也很有可能在道光元年之前百姓已经把知音阁称之为遮阴楼。而遮阴楼名称似乎并不吉利,加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柴家在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后,已成为书香门第,原先拥有接待会友的知音阁部分也已改成书房琴房之类,文人雅士的出现,便将柴家的后花园因有假山、翠竹、花草,于是请书法家题匾挂上“翠竹楼”三字既体面又文气,但百姓口中的遮楼已成习惯称呼。
- 德清茶叶:一千克5800元 破历史最高纪录
- 平远里历史建筑群整修 曾是杭州最早的房产开发项目
- 失了二十载后永嘉着力传承千年历史文化
- 杭州昨34℃创历史同天最高纪录 今天下雨稍凉快
- 蛇文化博物馆可以让你看得“头皮发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