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府大楼前的政务公开长廊。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06月09日讯
嘉善县政府6楼,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这几天,每个人的桌子上,放了一叠厚厚的报纸。无疑,党代会的报道是最显眼的。
最让他们关注的是,党代会报告里提到的“反腐建设”。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中国,县,位于国家权力与民众权利的交会点,意义特殊。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县委权力公开试点县,嘉善,这个位于两省一市交界的小县城,曾一度因此引来全国的目光,被誉为“权力公开的样本”。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此前,嘉善的官员们总是会这样告诉来访者。他们站在县府大楼前,指着那块政务公开长廊,表情严肃而不乏自豪。
在民众的期待和外界的打量中,嘉善的反腐探索,正继续前行。
一个新制度的疑惑:是不是削权
“我仔细看了,在报告里,赵洪祝同志说‘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我觉得很有道理,嘉善也在这些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嘉善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邵小华
在这次党代会报告里,赵洪祝同志有这样的表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对于这段话,嘉善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邵小华看了,觉得特别兴奋和鼓舞。“赵洪祝同志的报告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动力,嘉善会做出更多的努力。”
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从去年起,嘉善就开始酝酿破题。
历年来,各地频发的官员落马事件,问题大多集中在财务、人事、工程建设等方面。经过分析,嘉善决定对全县党政机关“一把手”实行“五个不直接分管”。
邵小华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
“不直接分管财务、组织人事、单位建设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和物资采购,对重大事项由集体民主决策。”邵小华如此解释。
与此相配套的是一个“末位发言制”,即在讨论重大决策、长远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人事任免和干部奖惩、大额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处置、重大工程招投标和突发性事件处置等内容时, “一把手”不得先定调子、亮观点,必须在听取班子其他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后末位表态。
“在官场上,大多时候都是‘一把手’先表态度定调子,这样下面的人谁敢反对。”当地一位官员说。
在另一些官员看来,这个制度有着“削权”之嫌。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招投标等,不能一把抓一言堂,是不是削权?能不能真正推行?
伴随着民众的期待和外界的打量,在嘉善的官场内部,疑惑、阻力和争论也曾随之而来。
一次座谈会上的释疑:
不是不管而是不直接管
“虽然有难度,但我们还是迎难而上,为健全具有浙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出我们嘉善的努力。”
——嘉善县纪委常委、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陆芸
陆芸向记者回忆了一个场景。
去年8月的一天,嘉善县政府大楼的会议室里,一场特别的讨论会进行着,二十多个官员坐满了屋子。
为了打消部分官员的疑虑,使“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得以顺利推行,这场会议显得更为重要。
“‘一把手’不管这些了,那还管什么?”
“财务不管了,是不是不符合政策?”
现场很激烈。有官员、特别是一些乡镇和某些实权部门,绕着弯子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对于这些,嘉善县纪委的官员们都有料到,他们提前请来了财政、税务等部门,从政策等方面,现场回答疑虑。
“不是说不管,而是不直接管。这样做,其实是保护了他们,提前预防了腐败的发生。”邵小华如此解释。
会议整整开了一个下午。大家的想法才渐渐统一。
很快,这个制度如夏天的风,在嘉善全县吹开。
一个镇长的体会:
这是保护干部
“权力不能太集中,一把抓一言堂,容易出问题,需要一个制衡的机制。就像党代会里指出的,要‘逐步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嘉善县姚庄镇镇长蒋晓平
走进蒋晓平的办公室时,这位镇长正在浏览网页。
当天,姚庄镇的政府网站上,最醒目的一条新闻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隆重开幕赵洪祝作报告”。
姚庄,嘉善的经济重镇,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
蒋晓平轻轻划动着鼠标,先说起自己的一些感受。“干吗要这么多权力呢,权力越多越集中,风险就越大。所以这个制度其实是在保护干部。”
蒋晓平也是被要求“五个不直接分管”的“一把手”之一。他的感受也最为真切。
在民间,一直有“镇长一支笔”的说法。以前大大小小的财务发票,全都是蒋晓平一个人签。
“每天总要签个几十张,要是在外面出差一个星期回来,签字也得排长队,要花一个下午。”蒋晓平说。
如今,在姚庄,1万元以下的发票由分管的副镇长签字,1万元至5万元的由班子成员会签,5万元以上的则需要召开政府办公会议。
“这个制度实行以来,财务审计的问题少了很多,三公经费也降低了。”蒋晓平深有体会。
对于嘉善来说,这些探索,仅仅是开始,未来的五年,路依然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