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高山上藏着一座石头砌成的古村 许家山村抓新型旅游
2012年06月18日 07:17:17

   浙江在线06月18日讯 宁海许家山,这是一个曾经人人皆知的山村。由象山通往宁海的官道穿村而过,村里人流如织,商铺林立,成天有南来北往的客商落脚打尖,骡铃声不绝于耳。

  而随着公路的开通,许家山早已失去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这个位于大山之间的村庄,渐渐地被遗忘。1980年后,大量村民外出,村里人口越来越少,及至五六年前,几近荒废。

  近年来,由于探访古道旅游的兴起,沿古道而来的游客,发现了这座郊外荒村。独特的石头房子吸引了众多人,古村的过去被重新拾起,繁华的旧梦在这一刻苏醒。

  一个石头的世界

  许家山,在宁海茶院乡境内,距县城16公里多。

  从茶院乡政府到许家山,需要走完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村子就在山里头。

  许家山又名石头村,这里是一个石头的世界,屋子是石头砌的,路是石头铺的,就连很多人家里的家具,也都是用石头做的。

  村民们介绍,由于村边上的山里有众多青灰色安山岩质石材,俗称“铜板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许家山所有的民居都由这些石块砌成,风格一致。

  在许家山,一家一户的石屋通过沿山势而上的石巷互相贯通,石屋的两侧中下部为石砌墙,上部为保暖防风,用自己烧制的土砖砌成,后部仍用石墙围护。

  许家山周围没有平地,村子边上,都是梯田。长期以来,村民们就在这些梯田里辛勤地劳作,把梯田里种的东西挑到城里去卖,也成了多数人家主要的收入来源。

  寻访

  曾经是繁华的村落

  “别看现在这里冷冷清清,在过去,可热闹了。”茶院乡政府干部郭遐曦对记者说。

  对于许家山曾经的辉煌,郭遐曦的记忆仅仅停留在老人们的描述中。他的想象里,那里应该和《武林外传》中的十八里铺相似,交通要塞,商铺林立,人流如织。

  “这里曾经到处都是商店、客栈,还有很多马厩。从象山到宁海,许家山是必经之地。”78岁叶亦烘的回忆证明郭遐曦的想象基本上是靠谱的。

  叶亦烘还记得祖上是做生意的,卖一些日用小百货。由于官道周边没有其他的村落,所以许家山村这一带的生意都不错,基本上开店的,都能过上好日子。

  “你看看,路边的这些房子,以前可都是店铺,卖什么的都有,有的还可以住宿。”叶亦烘说,官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许家山到宁海县30华里,距象山县50华里,一路上没有其他什么村落,这里就是一个中转站。象山人一早出发,走到许家山已经是中午或者下午了,都要在这里吃个饭或者住上一夜,带足干粮和水,养足精神再上路。

  “根据记载,过去每年路过许家山的客人,都有好几万人。在那个人口流动相对较少的年代里,这个客流量已经是相当高了。”郭遐曦说。

  古村渐渐没落

  1958年,象山到宁海的公路开通了,这也意味着许家山不再是象山通往宁海的必经之处。

  “这条官道很窄,只能走路和骑马,不能开车。所以,公路开通后,许家山村交通枢纽的地位渐渐消失了。”74岁的村民叶亦光对记者说。

  公路开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汽车还很稀少,象山和宁海之间百姓的来往,主要还是通过官道。“我年轻的时候,从家里挑着土豆到宁海县城去卖,还是走这条路的。”

  到了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家山的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家门口几亩梯田微薄的收入,纷纷跑到外面,去赚更多的钱。1990年以后,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及至五六年前,许家山村只剩下垂垂老矣的村民,这个村落人迹寥寥,几乎快要荒废了。

  而古村里不少无人居住的房子,纵然是石头搭就,也经不起自然风雨、草木枯荣的催化,成为死气沉沉的危房。

  游客让古村“复活”

  几年前,一些杭州、上海等城市的游客偶然探寻古老官道,沿千百年来的石板路,撞入了这座山里的许家山村。这里独特的石头建筑和淳朴的民风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越来越多的游人成群结队地来到许家山。对走古官道的客商来说,许家山村是一处恰到好处的补给站,而对热爱旅游和摄影的“暴走族”来说,许家山村是藏在山中的一颗明珠,既可在此休整,又以让人领略到独特的乡风民情。

  弯曲别致的官路古道,很快就赢得了好口碑,成为一条对“暴走族”很有诱惑力的行走路线。沉寂许久的许家山又开始热闹起来。路边的店铺,也及时嗅到了味道,重新开张卖起了当地土特产,收入居然很不错。

  “我就是看到这里的游客多起来了,才想到继续开店的。”叶亦烘对记者说,这个商人世家出生的老人,重新做起了老本行,他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祖辈一样,守着祖传的商铺,过着舒心的日子,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听着天南地北的故事。

  而一些离乡的村民,看到老家又热闹起来,也纷纷回到了家乡。叶亦光老人年轻时就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他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叶落归根。然而,听到一些游人称赞自己家乡时,他竟忍不住迫切地想回来看一看。

  这一看,人就不走了。“以前总想离开这里。现在老了,回来一看,不再觉得这里落后。那些游客拍下来的照片,就是我们的家乡,没想到居然这么美。”叶亦光说。

  延伸

  古道旁的古村

  如何复兴

  一个曾经有过辉煌的没落村落,总幻想着有一天能重拾往昔辉煌,就像一户曾经阔绰的大家族,梦想着能回到过去的盛景。

  农家乐和自助游的兴起,给这个古老村庄带来重振的契机。

  带着这样的愿景,一些许家山的老人又回到了村里,甚至有些年轻人,也计划着回乡创业。这个几近荒废的山村,渐渐显现出一些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家山村与先前走访过的几个村落不同,因为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这里处于偏僻处,所以不像某些村落面临现代化商业经济的强大冲击,村庄能较好地保持原样。同时,因为古道旅游的兴起,又能带来较为稳定的旅游客流,所以给村庄的经济来源带来一定保障,也给了村民们信心。

  特别是这几年,许家山“石头村”的名声渐起,而政府也颇为重视,积极地帮助推销。山村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似乎,过往重现。

  但是,我们仍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过去的许家山村能繁华千百年,靠的是官道上来往的人们,那是为了讨生活而不得不走这条路的人们。

  而现在,许家山村靠的是探奇采风的游客。虽然每年的游客总数加起来,并不比过去路过的客商少。但是在浙江的古村落并不是只此一家。许家山村如何在众多古村中,结合自身一脉相承的文化,走出一条别样的旅游开发之路,是它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我们希望,在旅游催化的作用下,浙江能有越来越多的古村落焕发青春,而不是走上类同的开发之路,泯灭个性和特色。

  

【今日会生活】6月18日:杭州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今早出行留意18处新积水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王晨辉 编辑: 韩波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前童村多次拒绝开发商进驻 活得古老又年轻
  • 高山田垄上的传播者
  • 走进庆元古村的“两富”愿景:月山村的实践与憧憬
  • 丽水松阳四都高山生态农业有了“科技武装”
  • 永嘉县准备出台《古村落保护办法》 让村民得实惠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