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33岁的吴小兰正在教55岁的吴晓媚跳广场舞。 本报记者 盛高 摄
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
黑夜即将彻底掌握这个千年古村,连同静卧村口的如龙古廊桥。村道上,三三两两的村妇说笑着朝村中心的大礼堂走去。山风掠过村中云泉寺、荐元塔、马氏行宫、吴文简祠,带来了古柏和腐土的气息。
这是6月1日的丽水市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一个诞生于公元1004年的浙西南古村的寻常一夜。60岁的吴美妫,洗完碗筷,悠闲地朝几十米开外的村大礼堂走去。
1981年起,每年春节月山村都会自办一台春晚,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这些年经央视等媒体报道,“月山春晚”已闻名全国。
6月7日,省党代会关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精神传到这个小山村后,消息灵通的村民已经开始琢磨其中的内涵。村里的复旦亭里,老人们也谈起了月山的美好明天。
人们离开牌桌,跳起了广场舞
村礼堂中央,在《月山之歌》、《十送红军》的歌声中,六七十个女人组成一个方阵,手舞足蹈,磨合着刚刚学会的广场舞。孩子们在舞台上嬉戏追逐,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六一夜晚。年长的男人们则坐在长椅上,悠然地欣赏演出。
去年11月,县里办起了广场舞培训班,包括吴美妫在内的6个女人参加了培训。随着她们学成归来,广场舞把月山“点燃”了,大礼堂也从此“夜夜笙歌”。
“我白天在村里的来料加工厂干活,成天呆在厂里感觉很压抑,现在每天饭后我都会到这里跳舞,心情好了不少。”村民吴金姿顶着额头上的细密热汗对记者说。
广场舞悄然改变着陋习,一大批村民离开了牌桌。吴金姿说,广场舞亮相后,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邻里关系好了很多。
“月山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和引导。这些年,在演出设备、演出场地等方面的投入,加起来每年有40万元左右。同时,各级政府为月山春晚及月山村积极争取各种奖项,扩大了月山春晚及月山群众文化的知名度。”月山村所在的举水乡乡党委书记范修亮说。
要打造“文化上的华西村”
“延陵望族,三让世家”的祖训至今影响着月山人。这个地理上封闭的村庄,民风淳朴,尚学好读,热爱文艺。
97岁的吴达荣,时常把村里流传的古诗用庆元话背给人家听。诗很长,他却能一字不落一气背完。
月山村人、庆元县人事局公务员吴至飞说:“这里人与人之间关系很融洽。晚饭时,谁家烧了好菜,就给邻居家送一碗。谁家遇到事情,就聚在一起商量。”
前阵子,一批闻名而至的画家到村里写生,突遇大雨,躲进大礼堂。村民们主动端茶送伞,惹得人家感叹:只有到了月山才能感受到这种温暖!
2011年中秋节,村里请来电影放映队,全村人一边看电影一边吃月饼。第二天一大早,包括80多岁老人在内的200多名村民走了1个多小时的山路,劳作一天,修好了一条通往最高的大山林场防火线的山路。
“没有任何报酬,连饭都是自己带的。”被大家称为“山妞村长”的月山村村委会主任吴炎霞感叹。她的梦想,就是把月山打造成“文化上的华西村”。
广场舞持续了1个多小时。晚上8点多,女人们徐徐散去,但仍有一些人聚在礼堂外探讨舞技。“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几步之遥的小店里,店老板吴远长一句悠长的陕北信天游,恰到好处地提供了背景音乐。
农家乐、果蔬合作社办起来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这八个字提得很好。我想,如果庆元到月山的一级公路开通了的话,就让在嘉兴做生意的小儿子回来,把‘月山人家’做大做好。”
——吴美妫(月山村民农家乐“月山人家”老板娘)
6月2日上午,广场舞者吴美妫变回了农家乐“月山人家”的老板娘。她点燃土灶,熬起了酽香的米汤,为游客做起早饭。
去年6月才开张的“月山人家”有6个房间,支持无线上网。客人主要是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和老人。本报记者抵达月山的前一天,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福州的退休4兄弟刚离开,他们在这里住了半个月,意犹未尽。
吴美妫和丈夫吴一山育有两儿两女,老二、老三、老四在嘉兴做生意,老大在庆元县城一所小学当副校长。夫妻俩曾先后在嘉兴、庆元待了9年,去年回到月山,开起了这家客栈。
而在村的另一头,前任村委会主任吴至安和他的妻子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这对夫妻开的农家乐“人顶山庄”就在山脚下。除了为外地游客提供吃住,山庄还出售自家的优质茶叶。
“人顶山庄”边上一大片土地正在平整,村干部说要种植高山蔬菜,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将月山的文化优势,慢慢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了月山人的最大梦想。在吴炎霞看来,月山春晚和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气息是无价之宝,将为月山带来美好未来。
记者发现,已有银行在村里设立储蓄点。
“像‘月山人家’这样的农家乐,村里已有五六家,”月山村党支部书记吴亦健说,最近两年,月山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已超过百万元,去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月山村所在的举水乡政府下一步想打造月山长寿养生文化,让更多人到这里来。
2005年记者第一次走进月山时,村民们种水稻、香菇为生,如今他们已在探索三产之路。再过8年,它会是什么模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