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0日讯 7月9日,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和相邻的瑞安市塘下镇发生多人食用织纹螺(温州民间俗称乌螺)中毒事件。经温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调查,这起事件共造成8人中毒,其中1人身亡。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目前已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加大对乌螺的排查力度。
7月9日下午,记者赶到收治乌螺中毒患者的瑞安市人民医院。在急诊室病床上,前天晚上第一个因食用乌螺中毒被送医的患者项小姐戴着呼吸机,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手指不停颤抖。项小姐今年25岁,来自瑞安市塘下镇。患者家属介绍,当时项小姐从龙湾区海城街道社门菜场买了0.5公斤乌螺,谁知全家人吃后,都感到不舒服,于是赶紧来到医院,除了项小姐,其他几人吃得较少,中毒并不严重。
市民涂女士同样因为食用乌螺严重中毒,做了血透,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据悉,涂女士也是在前天下午从龙湾海城街道社门菜场买了0.25公斤乌螺,煮后与家人一起食用,不久便出现中毒反应,次日凌晨便被送医,两个孩子吃得较少,打完点滴后就没事了。
据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主治医生钱松泉介绍,从前晚11时52分开始,医院急诊室陆续接到乌螺中毒患者。首批患者只反映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等症状。后来陆续来了几名患者,都出现相同症状,经询问得知他们都吃过乌螺,而且都是从同一地点购买。因此,医生判断为乌螺中毒。
次日,又陆续有患者来到医院,其中一名51岁的中年妇女突然全身乏力,停止呼吸。据了解,该妇女大概食用0.25公斤乌螺,6个小时后才来到医院,因食用较多,送医较晚,经抢救无效身亡。
钱松泉说,乌螺中毒的潜伏期为20分钟至10个小时,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多见,患者会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呼吸困难等症状。毒素能阻断神经和骨骼肌细胞传递冲动所必需的钠离子,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进而产生强烈的肌肉麻痹作用。中毒症状的轻重与进食数量、螺含毒素的多少、烹调方式、患者年龄及个体敏感性有关。急性乌螺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为预防乌螺中毒,建议市民少吃或不吃乌螺。
温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这批乌螺主要从龙湾区海城街道社门菜场和中村菜场销售出来,事发后他们立刻组织相关部门到该菜场取样,样品已经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上述地区有乌螺销售,将予以暂扣。
乌螺食入毒藻后可产生毒素
乌螺又名织纹螺,主要生活在浅海泥沙质的海底中。沿海居民有食用乌螺的习惯。乌螺一般无毒,其食入有毒藻类后,可产生麻痹性毒素,毒素并不影响乌螺生活,但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乌螺所含的麻痹性毒素系水溶性,能耐热、耐酸,对消化酶亦有耐受性。
谨防食用河豚和苦蒲瓜中毒
今年3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食用河豚鱼中毒。3月17日,平阳县鳌江镇一家四口人吃河豚造成中毒,其中一人身亡。
今年5月,洞头县消保委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食用匏瓜(俗称蒲瓜)要注意,谨防苦蒲瓜中毒,此前该县消保委接到3例蒲瓜中毒投诉,有多位市民因食用苦味的蒲瓜上吐下泻,中毒住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