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暑,转眼又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民间更有“好汉不赚六月(指农历六月)钱”的说法。
昨天,杭城的最高气温达到36.9摄氏度——气象学定义的高温日是指最高气温≥35℃的日子;市区柏油马路路面温度更是超过50摄氏度——这个温度已经能直接把鸡蛋烫成半熟了!
赏荷?逛街?寻找美食?高温让很多人选择宅着。
然而在这样的烈日下,依然有很多人在辛勤地劳作——即使汗流浃背,也要坚持。是什么,让他们顶着烈日奔波劳作?是什么,让他们在高温下坚守不懈?
昨天下午,在这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记者和他们一起劳动,记录他们内心朴实的心愿。
为了孩子的学费,为了儿女能在城里扎根,为了赚足养老钱……他们的心愿,平凡微小,却让我们心怀敬意——他们坚守,只为心怀梦想。
为了攒儿子的大学学费,她在太阳下“跑步”
人物:胡春娥,50岁,江西人,来杭州3年多
岗位:停车收费员
昨天下午1点多,记者走出办公大楼,天空很蓝,但阳光像是一根根针,扎在皮肤上有些疼。路上行人大都打着遮阳伞,骑车的更是从头“武装”到手臂。
“等一下,就等一下,我这边收好马上就过来……”路过体育场路,突然听见马路对面传来一阵喊声,原来是位女停车收费员,她刚拉出小票给一位驾驶员,转身又奔向百米之外的另一辆轿车,同样的操作,出票、收钱。
她叫胡春娥,江西人,已经50岁了,自从三年前来到杭州,一直是做停车收费员。说起自己的工作,胡春娥很自豪。“我蛮喜欢这个工作的,虽然工资一般,但是很稳定,而且能够和不同人打交道、长见识。”
说着,远处又有一辆车在启动了,胡春娥拿起机器直奔过去,腿上的拖鞋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速度。“很多车主都等不及,我只能自己加快速度。”胡春娥告诉记者,车主不交钱离开,损失往往只能收费员承担,虽然多的也不过几十块,但和自己工资相比还是不少钱,所以收费都得跑步,包括高温天。
不停地小跑,加上室外的高温,胡春娥的衬衫早已经湿漉漉的,不过她并不觉得辛苦。“我们和马路上的清洁工相比,还是幸福的,就这么大地方,看牢就行了。”
如今,胡春娥的丈夫也来到杭州,帮着人家做装修,平时两个人的工资都是抠着花,省吃俭用。而说到自己工作的动力,胡春娥笑了。
原来,胡春娥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工作了,而小儿子还在老家上学。“高二,成绩在班里很不错的。我们不指望他以后能怎么样,但总想让他多读点书,不用像我们这样出苦力。”
为了儿女在城市扎根,她的毛巾拧出汗水
人物:王枝英,42岁,河南人,来杭7年
岗位:马路保洁员
骑车一路往北,感觉热空气就像是一个无形金钟罩。每逢红绿灯,路口的遮阳篷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后面急着右拐弯的电动车会拼命地按着喇叭。
转入大关路长乐路口,机动车道边上,一位保洁员正在清扫路边的杂物。头戴着宽边帽,整个脸都被包在了里面,上下都是裹到了手脚,直到走近才知道是一位大姐。
大姐名叫王枝英,42岁的她来自河南,但为杭州打扫马路已经快7年了。
来到公交站台,王枝英发现路边有两个烟屁股,其中一个还被口香糖粘在了地上,扫了一遍又一遍,烟屁股还是被紧紧地粘牢,她只能蹲下来用手抠掉。
巡查完路边的杂物,大姐来到了路边一家工地门口。那里停着她的三轮车,她放下扫把,卷起脖子上的毛巾,用力一拧,汗水从毛巾里溜了出来。“工地门口有工程车进出,容易脏,所以我每次都是把车子停在这里,方便打扫。”
在王枝英的三轮车上,还有一个超大的塑料杯,能装两斤水。她喝完一大口,指着杯子说,“夏天全部靠这杯子了,一天下来,这个大杯子得喝掉六七杯。”
和其他路段的保洁员一样,王枝英一周能有一天休息,每天上班也分上午班、下午班。上午班早上5点就开始,而下午班必须能顶得住太阳的炙烤。“不管什么天气,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保证马路上的干净,达不到保洁质量,是要扣工资的哦。”王枝英笑着说。
下午3点左右,王枝英的组长巡查路过,特别叮嘱王枝英多喝水。“我刚才还听说我们一个同事,已经中暑晕倒了,组长跟我说一旦有不舒服马上给他打电话,我觉得自己还行的。”
王枝英一家四口人,现在都已经在杭州,丈夫在一家宾馆上班,儿子女儿则在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算起来只有王枝英一个人不能在空调房里上班,说到这王枝英又笑了,“谁叫咱不识字了,只能吃苦头了。”
除了每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高温期间,王枝英每月还能从单位领到200元的高温费,但这些钱大都被存了下来,因为王枝英有一个梦想。“两个孩子都还二十岁上下,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好好努力,在杭州扎根,我们没啥能力,尽力多给他们存点,帮一把算一把。”
为了赚足养老本,他的皮肤能“反光”
人物:罗万兴,66岁,四川人,来杭州1年
岗位:建筑工地钢筋工
阳光才烤了两个小时,两只胳膊已经火辣辣,记者打了“退堂鼓”,沿着中河高架折返。
途经原钱江花鸟市场时,里面已经是一片施工工地,不时有满载的大型工程车进进出出。循着车迹,经过一扇铁门,里面可谓是热火朝天,空中吊车伸着大臂,将一捆捆钢筋移位,地上,挖掘机转着挖斗,将基坑中的泥土送入工程车厢。
这时候,一名男子搬着铁棍出现在眼前,头上的安全帽还是遮不住满头白发,除了安全帽,再没任何遮阳物了,男子的皮肤黑得发亮,像是能反射阳光。
工人们告诉记者,能反光的原因是晒久了,而这位头发花白的男子也是整个工地上年龄最大的,66岁,四川人,大家都尊称他老罗。
老罗全名叫罗万兴,老罗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自我炫耀说,“罗家万事兴,简称罗万兴”。
虽然是长者,但老罗并没有被“优待”,记者摸了一下地上的钢管,能直接把鸡蛋烫成半熟了,但老罗必须天天面对,每次搬完,老罗都会用自来水冲冲凉,但前天他被自来水烫了一下。“那段自来水管是露在外面的,估计是被晒得太久了,我刚打开里面流出来的水就像煮开的一样。”
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在外打工时,老罗不好意思笑了,工友们连忙打圆场。原来,老罗有儿有女,大孙子已经22岁了,但因为都是在农村,所以经济条件都一般。老罗一直觉得只要自己还能干,就不能靠儿女养。“我现在就是辛苦点,为自己养老准备点本钱,我们又没啥养老金,只能赚点算点。”
老罗说他的心愿是再干两三年,然后带着钱回老家安度晚年。
- 南方高温北方雨南亚洪涝北美旱 大暑不同凉热
- 知了声声大暑至 未来几天我省大部分地区晴热高温
- 高温天又开始 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要突然走进低温房间
- 高温“爆胎”事故频频发生 出车前检查轮胎很重要
- “高温福利”没有高压还是白搭 新办法效率低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