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今年5月份打响的温州市区“安置提速”专项行动攻坚战,志在让温州市区1万多户被拆迁家庭三年内完成安置,基本解决市区在外过渡住宅8303套、营业房3817间安置。
据市住建委最新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工建设安置房35.6万平方米,为任务数的71%;已竣工2.51万平方米,为任务数的5%;已交钥匙1102套,完成任务数55%;认购145套,完成任务数5%。
这些数据看似枯燥,但每一项数据的增加,就意味着离三年内圆上所有拆迁户的安居梦,又近了一步。5月份至今的两个多月里,我市住建委、纪委、城投、名城等多个部门和建设单位积极联动,合力建设拆迁户的安居家园。
市委市政府>>>
恪守承诺全力推进
安置提速行动的进展状况,一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利用省党代会的间隙时间,市领导陈德荣、陈金彪率队考察杭州江干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并要求温州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同样在6月,陈金彪在听取城建资产处置及安置提速工作汇报时强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站在大局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恪守承诺,坚决落实,务必按期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作为安置提速行动的牵头部门,市住建委近期同样动作频频。7月10日下午,市住建委召开市区安置房工程建设协调会,就市城投、名城两大集团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推进中与市住建委相关审批事项如何提速提效进行专题研究。会上要求,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设立绿色通道,以超常规的举措,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
纪委>>>
全面开展专项监察
7月12日,我市召开安置房工程建设提速提效现场办公会议,按照“业主有责任承诺、部门无责任盖章”原则,现场办理项目审批发证,天盛二期等十个安置房建设项目获准施工。这场联合办公会由市纪委牵头召开,国土、规划、消防、住建部门现场联合审批,以提前审批的方式化解了业主单位的燃眉之急。
目前我市安置房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业主单位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无法按时竣工验收;有关职能部门推诿扯皮,使得审批效率低下等。为鞭策“蜗牛工程”,随着今年5月市区启动“安置提速”专项行动,市纪委迅速全面开展“破难攻坚”专项监察工作,把跟踪服务安置房建设工程提速提效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加快项目审批、推进旧房拆迁、促进开展工程调价落实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
能不能啃下硬骨头,不仅靠积极行动,更要靠灵活应对。一个多月里,市纪委主动与住建、国土、规划、消防等审批部门进行沟通对接,为服务安置房工程建设提速提效动脑筋、想办法。一次次召开协调会,一次次推动问题的解决,在市纪委积极主动的介入下,安置房工程审批全面落实即办制,工程调价问题加速落实。
百姓>>>
创新模式助推提速
随着安置提速行动的步步深入,政府的公信力正在逐步递增,一向作为被动方的拆迁户,也开始主动介入到安置提速工作。
7月份,广化桥路安置房的拆迁户自发组成“广化桥安置房提速联络小组”,并与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对广化桥路安置房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矛盾进行解决和协商,使我市安置房建设出现公共协商新模式。
广化桥路安置房工程从2007年动迁大会至今已近五年,因涉及政策处理和建设资金等问题,尽管该工程2010年已开始部分动工,但却一直无法正常施工。以前,拆迁户们跑过部门,也跑过施工单位,吵过,闹过,但收效甚微;现在,拆迁户们与市城投集团、松台街道、市政征收管理处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选择共同面对面。拆迁户们说,对于工程建设过程的困难和矛盾,可以一起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不要让工程一拖再拖了。
另外,随着安置提速行动的推进,政府的承诺正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肯定和认同。比如近日,松台街道启动了清明桥、任宅前地块旧片区改造项目入户意见调查,在松台街道向该片区居民发放852份意见书,回收767份,赞成率为86%,部分居民闻讯还特地从外地赶回来签下意见书;在最近瓯海区南白象街道白象村的拆迁现场,村民喊出了“要拆旧房建新房,就先拆我家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