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庆春路上的人行道护栏,锈迹斑斑。

梅灵南路一处护栏破损。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总能诞生辉煌灿烂的新气象,但同样也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遗憾和漏洞。
不知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片城市管理的空白:在杭州不少主次干道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都设置了一些隔离护栏。这些护栏材质不一,样式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带着斑斑锈迹,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裂痕。
多年来,这些遍布六城区,总长达到三万多米的人行道隔离护栏就像没妈的孩子:破了,没人管;旧了,也一直无人问津。
不过杭州已经补上了这个漏洞——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了解到,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这些人行道隔离护栏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城市道路人行道的管理主体单位——各区城管部门负责接收管理。
三万多米人行道护栏,多年来无人问津
没有明确主体、缺乏维护资金,一个多方头疼的困局
这三万多米的人行道护栏,最早始于何年,已不可考。
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督察科的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人行道隔离护栏原本都是建设单位在道路建设时,为了加强道路序化管理而设置的,但是却一直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平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油漆脱落、木头出现裂缝,一直都无人管理。
“之所以无人问津,主要原因就是移交接收问题一直未明确,道路建成移交给道路管理、养护部门后,人行道护栏却没有一并移交,导致在后期长效管理中,一直没有明确管理单位。”于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困局产生了——
对于城管方面来说,没有明确管理主体,且缺乏维护资金,无从管起。多年以来,城管办只能在碰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比如护栏被车撞坏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时,通知建设单位来进行修补。
记者随后询问了交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明确的管理范围只有车行道中的隔离护栏,至于人行道的护栏并不归交警管理。
那么负责“救火”的建设单位,心情又如何?一家道路建设单位的负责人连声感慨说:“有了明确的移交主体,我们也松了口气。”
这位负责人透露,近些年,杭州的城市道路建设或整修后,建设单位都需要把道路在内的各项设施移交出去,唯有隔离带的问题,一直让他们很头疼。“道路建好之后,没有任何单位来接手,处于管理真空的状态。”
但是,让他很委屈的是:“数字城管的监管如果发现隔离带有破损等情况,还是找我们建设单位去维修,而且还要扣分数。”这位负责人说,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昨天,杭州市建委负责人也表示,如果长期让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去承担后期维护和养护的责任,并不合理。“如果是建成后一年,出现质量问题,让他们来修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他们来说,建成后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后期的养护和管理,的确需要专门的管理单位去负责。”
不过,所幸困局已破:最近经过杭州市城管委多次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最终明确从今年7月15日开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人行道隔离护栏将由各区城管局负责接收管理。
8000多米破损护栏,10月15日之前完成整修
市民今后发现破损的人行道护栏,可拨打12319报修
据统计,目前杭州六个城区人行道隔离护栏总长为30562米,其中上城区3438米,下城区1700米,江干区7821米,拱墅区9095米,西湖区4630米,西湖风景区3878米。护栏的材质种类主要有木材、石材、钢结构、不锈钢和混凝土等几种。
在接管前,各城区市政管理部门曾对主(次)干道的人行道隔离护栏进行过一次摸底普查,发现有8000多米隔离护栏有破损。
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督察科的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护栏破损,有不少是由于长时间日晒雨淋,导致年久失修。“比如,南山路那里就有一处人行道隔离护栏,是由木头和铸铁组合而成的。当时,我们去普查的时候,就发现上面的木头已经出现不少裂缝,而铸铁部分也是锈迹斑斑。”
除了自然因素,还有一些则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比如,景区的梅灵南路上就有好几处被车子撞断的护栏。
负责人表示,这些“带病接收”的破损护栏接下来将集中进行一次整修。10月15日完成整修后,将纳入后续的长效管理工作。“这些隔离护栏移交接管后,将会和其他市政设施一样,得到精心的养护。我们平时会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护栏有脱漆,会及时进行修补。如果发现破损,将马上更换。”
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表示,不仅仅是现存的人行道隔离护栏,今后新建(含改扩建)道路上的人行道隔离护栏,也将按市政设施移交接管有关规定一并移交接管,养护经费由政府提供。
今后市民如果发现有人行道隔离护栏破损的情况,也可以马上拨打12319报修,相关部门会及时进行修补或更换。
- 数字城管运行模式大大提高城管办事效率
- 李子销售旺季金塘城管5点半上班 告别打砸温馨服务
- 西湖区城管双浦中队创便民地图 图在手买菜不愁
- 西湖区城管双浦中队首创便民地图 一图在手买菜不愁
- “小城管队员”上街巡逻 南湖区举行夏日体验活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