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将建设“一港二岛三区”海洋牧场区示意图(图片由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过去只要一提到“碳汇”,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森林,通常把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区域称为“碳汇”。未来几年,一个被称为“碳汇”渔业的全新生态理念将在宁波悄然兴起。昨天下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秀忠表示,通过多年探索,宁波已具备建设海洋牧场的各种基本条件,下一步在建设海洋牧场中将重点打造百万亩“碳汇”渔业区。
记者从全市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上获悉,百万亩“碳汇”渔业区建设总体思路以“一港二岛三区”海洋牧场建设为重点,拓展渔业资源保护区、渔业增殖放流区和经济鱼类增养殖区,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在宁波沿海建设规模约100万亩的四个各具特色的“碳汇”渔业示范区,使宁波乃至周边海域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集海洋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农牧化养殖、海上休闲游钓等功能于一体的“碳汇”渔业区框架基本构成。
据了解,2010年启动的象山港海洋牧场试验区目前已现雏形。一期工程投入建设资金1390万元,在白石山北侧海域投放台面框架型鱼礁和圆角六边形鱼礁1015个,鱼礁单体13550立方米,已于今年4月完成全部人工鱼礁单体投放,形成53810空方人工鱼礁群。
“十二五”期间,宁波以象山港海洋牧场试验区建设为基础,建设象山港、韭山列岛、渔山列岛三大海洋牧场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扩展到象山东部沿海、三门湾和杭州湾三大海区,形成“一港二岛三区”的宁波市海洋牧场建设布局,海洋牧场建设区面积达到19万亩,辐射整个宁波近岸海域。
记者还了解到,宁波将通过设立三大固定海洋增殖放流区,规划总面积约10万亩,促进近岸主要经济鱼类种群恢复。
此外,宁波将通过5-10年时间,建设总面积超过55万亩的韭山列岛大黄鱼繁殖保护区、渔山列岛贝藻种质资源保护区、象山港国家级马鲛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蛤仔苗种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宁波周边海域自然种质资源。
- 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 宁波将再造百万亩碳汇渔业区
- 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拆解专捞红珊瑚的"三无"船
- 为现代渔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提升水产种业发展水平
- 集鱼灯诱捕影响鱼类肉质? 渔业部门称难有科学结论
- 台州市政协委员郑青松:碳汇渔业,吸碳又“吸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