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1日讯 立秋之后,随着天气转凉,进补时节渐近。泥鳅因具有性平、补中益气、清热祛湿等功效,被中医视为“水中人参”,是不少中高档餐馆热捧的食材。然而,由于长期流传的“泥鳅用激素喂大”、“泥鳅吃避孕药长大”等说法,让很多人谈泥鳅色变。
“激素泥鳅”这一说法,其实就是昔日饲料生产行业竞争混乱的一个缩影,曾在水产行业发展过程中短期出现过,一些不实说法至今仍在流传。
那么,泥鳅养殖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到底有没有给泥鳅吃激素?昨天,记者跟随台州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种养殖环节督查小组,检查台州的精诚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
台州市精诚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椒江区章安街道柏家徐村。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金晨说,养殖健康的泥鳅主要有三点。
设施——
2008年3月,金晨承包了30多亩鱼塘,投入了90万元开始养殖泥鳅。3年过去了,金晨的合作社,每亩地能产泥鳅800公斤。
我们在现场看到,泥鳅养殖的硬件设施不同于普通鱼塘,为了防止生性好钻的泥鳅四处打洞,鱼塘底部和塘沿会用水泥进行硬化后,分割成若干个相隔的泥鳅池,并用防逃网沿池边覆盖。
金晨介绍,目前专业泥鳅养殖方式多以硬化的泥鳅池和泥鳅地笼为主,因养殖不宜过密,所以每个泥鳅池需定量投放泥鳅苗。
喂养——
用激素喂养泥鳅、黄鳝的说法,这几年金晨都有听说,“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用含有激素成分的避孕药作为饲料,好养肥、养大泥鳅,这个完全是错误的。”
“一般来说,泥鳅苗5月份养下,来年年初就能卖了,这时候的泥鳅本来都不大,根本不需要用激素。”金晨说,泥鳅和多数常见鱼类一样,主要靠肝脏解毒、排毒,肝脏在鱼类生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激素类饲料虽然短期内,会对泥鳅的生长起到增加身体脂肪沉积的作用,但这是以伤害其肝脏为代价的,会导致泥鳅抗病能力急剧下降并大量死亡,对养殖户来说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养殖方法,早就不存在了。这几年,台州海洋渔业部门对淡水养殖的监管十分严格,在金晨的办公桌上,就有椒江海洋渔业局发的养殖日记。“每天都要写日记,记录用了什么药,喂了什么食物。”金晨说,泥鳅苗主要吃蝇蛆与蚯蚓,长大后,会吃些豆粕、麦麸、鱼粉与杂粮。
饲料——
金晨说,泥鳅属杂食性小型鱼类,养殖过程中其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普通鱼类要高。如果泥鳅长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饲料,胃口会越来越不好,还有可能得出血病。因此,用激素含量高的饲料喂养泥鳅、黄鳝,其实是在增加养殖风险。
养殖泥鳅很不容易,至少要经过近半年的时间才能上市销售。另外,喂养了激素的泥鳅不仅不易养活,也根本无法通过上市前海洋渔业局等相关机构的“检测关”。
那如果泥鳅生病了,用的又是什么药呢?“泥鳅一旦生病,往往整个塘里的都会生病,所以,我们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病害,我们会在海洋渔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一些二氧化氯与碘制剂进行消毒。用的最多的,还是中药,主要有五倍子、黄芩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