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not find mark:dianou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全国80个“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嘉兴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这也是嘉兴教育取得的最高荣誉。市教育局局长赵建明在解读这一荣誉时认为,尤为可贵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始,全市义务教育在全省一路领跑,18年均衡发展渐入佳境,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书读”到“人人读好书”的历史跨越。
早在1994年,嘉兴就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两基”验收的地级市。2003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教育强县“满堂红”,次年基本普及12年基础教育。2007年,再次率先实现省级教育强乡(镇)全覆盖。18年来,嘉兴“两基”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教育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改革也同时步入深水实践。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如何在城与乡、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构建一个公平的教育体系,如何实现高水平的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嘉兴面临的新课题。
教育公平需要破除教育门槛,综合运用经费保障、社会关爱等手段,让每一个孩子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2004年以来,嘉兴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新居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大幅攀升,至去年底,全市13.17万新居民子女中有72.1%入读公办学校。同时,嘉兴还通过优质公办学校与新居民子女学校结对共建、从公办学校挑选“联校指导员”等举措,推进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完善政府教育券、慈善助学等途径,实现困难学生有帮扶。通过社会关爱等途径,实现留守儿童有关爱。通过加快特殊教育体系建设等途径,保障残疾儿童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
提高办学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旋律。在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基础上,嘉兴本着“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内涵发展”的理念,通过建立优质资源合理流动机制、规范办学行为、阳光招生、校际帮扶、特色创建等路径,推进办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在师资力量、管理力量上,嘉兴打破校际、区域界限,推进校长、名师资源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合理流动。各地还采取经济手段、制度手段、干部任用等多种措施,推动优质资源的流动,如南湖区对赴农村支教的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每月分别发放300元和500元补贴。
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嘉兴在教师待遇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为了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基层、岗位建功,各地普遍形成农村教师待遇从优的理念和机制。如嘉善县在农村执教的名师享受城市教师3倍以上名师津贴,农村教师上下班乘车免费。在海宁,农村名优教师奖励在原有基础上翻番。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布局和强大财力支撑。按照“高中段学校向市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幼儿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向镇所在地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嘉兴步伐”正不断提速。根据省级督导评估,目前嘉兴各县(市、区)全部达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的要求。
从享有教育权利,到享有优质教育的机会,从高水平、高质量“两基”工作的扎实推进,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嘉兴在改革创新中不断赋予嘉兴市域中小学生教育公平的新内涵。随着在优质均衡教育中的深水实践,嘉兴又开启了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征程。根据相关规划,嘉兴计划在2015年前,全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前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 9岁开始下厨 陈思充的爸妈:愿意为她的好奇心买单
- 对外交流结硕果 衢州市文化教育代表团访问韩国大田
- 仙居近百学生不愿回原籍就读 教育部门安排5种选择
- “纳米”课走进杭州孩子的课堂 播下科学的种子
- 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破土奠基 宁波的“博鳌论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