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近日,仙居一名家长致电台州晚报热线说,今年仙居公办小学入学实行公开摇号,他的孩子没被摇中,“我们一家人在仙居城关住了十几年,房子也买了,为什么就近入学这么难?”
这名家长说,如果按照往年政策,只要交一笔赞助费就能入读公办学校,可今年没摇上号,只能返回原籍读书或者入读民办学校。该家长反映,不止他家一个孩子,起码还有两三百人遭遇同样情况,“这些孩子的家长都跟我一样,在仙居城关生活多年,现在再让我们把孩子送回乡下,不太现实。”
只要能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家长宁愿交赞助费
9月17日,记者来到仙居城关,数名家长都希望能向记者说说各自的情况。
一位姓郭的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城关租房10年,儿子今年9岁,按照年龄本该在去年入学,但孩子在2009年发生车祸,2011年9月动了一次大手术,因此拖到现在,“谁想到,今年政策变了,公办学校没摇上号,私立学校费用又太贵,我孩子身体有残疾,送到乡村小学怎么放心!”
另一位姓朱的女士说,她在城关打工15年,为儿子入学才买房,但没迁户口,“我打听过了,今年公办计划招生1900人,但5所公立小学目前只招了1783人,剩下的名额为什么不拿出来摇号?”
当日在场的多名家长均对记者表示,在他们看来,这个新出台的摇号政策不如原来交赞助费好,“只要能就近入读公办学校,我宁愿交赞助费。”
教育部门已为没摇上号的孩子安排5种选择
当天,记者来到仙居县教育局,该局分管局长应炜锋坦言,由于仙居县经济相对落后,公办小学资源相对较少,所以在此次参加摇号的学生中,有641人可以入读公办小学,余下597名学生没有摇中,需选择就读其他学校。
应炜锋说,此前教育部门已经给没有摇上号的孩子安排了5条选择,只是家长们都认准了公办学校,不愿往其他学校送。据他们调查,目前不愿入读的学生不超过一百人。
应炜锋介绍,5种出路中,一种是回户籍所在地入学,这些孩子可以不用到完小上学,可直接进各乡镇中心校。
第二种是到城郊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我从市区骑电瓶车试过路程,十多分钟可以到,这对多数家长来说应该不是特别困难。而且这些学校的师资、教育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第三种是入读民办学校,一学期学费3500元,设施等条件比较好,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报了名。
第四种是入读民工子弟学校,但家长们担心教育质量不好,不愿意就读。
第五种是把户口迁过来,“很多家长已经把房子买在城里,却不肯放弃农村户口的利益,政策上不可能两边好处都占。”
应炜锋说,目前小学入学名额确实不到招生计划,但剩下的名额还是要留给本学区的孩子,先满足学区内孩子的需求,以备后报名的孩子也可以入学。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开了一个口子对其他孩子不公平”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向仙居教育局提到之前采访的数位情况较为特殊的孩子,该局普教科科长罗日亮解释,局里之前已经对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做过了解。
罗日亮说,据他所知,有身体残疾的孩子,有父母离异的孩子,还有双胞胎里其中一个没摇上号的等各种情况,“每个家庭都有他们不同的特殊情况,要是对其中一个孩子开了口子,那么余下的596名孩子也都应该有特别照顾,公办学校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那么多人。”
罗日亮介绍,此次仙居小学入学摇号全程公开,每个学校招生人数、学生姓名等相关信息都经过教育网、电视台公示,邀请公证处、纪委纠风办监督。在摇号现场,也是由家长代表随机选号,学生号码即时产生,摇号的开始、结束都由家长决定。
另外,教育局对可参加摇号孩子的条件也做了放宽,罗日亮说,此次参加摇号的不仅包括有房产的人员,也包括常住城区3年以上的家庭,“应该说比较公平了,目前我们正在尽力向没摇上号的家长解释相关政策。”
- 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破土奠基 宁波的“博鳌论坛”
- 仙居百余土专家传秘笈 为全县32万农民提供培训
- “我愿意做他们的翅膀”——刘佳芬的特殊教育和她的孩子们
- 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2008-2010年)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