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记景宁畲族自治县打银匠陈家郁:指尖传奇
2012年10月16日 07:13:14

陈家郁老人在手工制作银饰品。程圆霏摄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陈家郁已经76岁了,但他每天拿着锤子,敲打着银块。不起眼的银块,在看似并无章法的敲打下,慢慢蝶变成了一只只或优雅、或古典、或时尚的戒子和手镯。

  陈家郁是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黄洋口村的一名打银匠,现在县城开了一家畲族老银匠的店,生意红火。因此,尽管脸上满是汗水,他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陈家郁的祖祖辈辈,都从事银器制作,他是在“玉山号银器铺”中玩耍长大的,对“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

  “我从12岁起就开始学打银,那时候是跟着父亲学。他是村上有名的打银匠,很多村民都指定要他打银。”老人回忆说:“小学那会儿,只要到周末,我就会跟着家里人去学打银,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

  老人边说边拿出了打银的工具示范起来。“嘭嘭嘭”,铁锤敲打着银块,发出铿锵的声音。他一手拿着榔头,一手钳着银块,把银块打成扁的、方的、长的。从一块看不出形状的银块,到精美的手镯,项链,戒指,所有工序都纯手工完成,还包括设计、刻花。

  学习银器制作技艺是一个磨练身心的过程,完成一件好的银器往往需要很长的工时,有时是几天,有时甚至要几个月。作为银器制作艺人,不仅需要有能够坚持长时间打磨、雕刻的臂力,还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陈家世代打银,但如今却没了接班人。“传到我们下一代,就很少人乐意学了。”老爷爷有点遗憾地说:“两个儿子之前在学,后来改了行,因为觉得做银饰不赚钱。不过好在,现在还有个孙子在跟我学打银。”

  如今,陈家郁的陈氏祖传手工银饰店,在景宁已小有名气,甚至还有云和、庆元、宁波等地的人,专程来找他打造银饰品。陈家郁说,他的银饰品能如此受大家欢迎,原因是他将时尚元素融入到银饰品制作中。他能够跟上时代潮流步伐,满足客户需求,制作出独具样式的银饰品。

  可现在手工打银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技术发展,更多的人倾向于机器打银,省时又省力,但陈家郁仍然坚持着纯手工制作银饰品。他说:“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家业。”有时候为了设计一个手镯,会花上好几个晚上,生怕客人不满意。

  现在,他的手工银饰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可以把手工打银这门技术一直传下去。”陈家郁说。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程圆霏 编辑: 郭清源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利山:柳暗花明 能让人忘却时间的畲族风情村
  • 景宁畲族自治县“四力”并驱 力促组工官方微博建设出实效
  • 发展中的畲族农村——山沟“金凤凰”展翅欲飞
  • 33.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伏叶村党支部
  • 推进畲族文化发展 《千年山哈》获奖庆功晚宴举行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