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 “别慌,我十五分钟内一定到。”秋日午后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丽水遂昌县黄沙腰镇邵村村党员刘景垣放下碗筷就往黄金滩自然村赶,十分钟后便来到了正闹“婆媳大战”的叶宝根家。
“凤银姐,急火伤身,您一把岁数了多担待着点小辈,有话好好说嘛。”“小英,你也是个懂事人,怎么能和老人动手呢?”在刘景垣苦口婆心的调解下,原本剑拔弩张的婆媳二人渐渐平息了怒气,握手言和。“多亏了你这‘党员帮忙团’团长来得及时,要不我俩真得撕破脸打起来出大丑了。”婆婆黄凤银拉着刘景垣的手羞愧地说。
十五分钟到位——这是黄沙腰镇党员对群众许下的限时服务承诺。
今年,黄沙腰镇将“十五分钟红色服务圈”作为党员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来打造,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服务网络,将全镇256名成员划分到25个网格,由村主要党员干部担任“帮忙团团长”,每个网格配备10余名服务队员,24小时保持联系畅通,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大小难题。
“群众事,无小事,只要打通帮忙团联系卡上的联系电话,无论白天黑夜,党员都会保证在十五分钟内赶到现场,为群众提供服务。”黄沙腰镇党委副书记杨志崇说。
兑现承诺的底气源自灵活的调度机制——即使帮忙团成员难以在十五分钟内提供服务,依然还有“备选方案”提供实际支持。
曾在半夜2点多接到永山猪场求助电话的吾家柱片区帮忙团团长郭奕权,得知对方急需养殖业技术员相助时,并没有因为没能与兽医站取得联络而拒绝帮忙,而是立即向周边乡镇的畜牧站求援。
“你在家等我就行,我去柘岱口乡接你。”联系上柘岱口兽医站技术人员后,郭奕权星夜驱车接送,终于使猪场里难产的母猪顺利产下了小猪。“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打的电话,没想到老郭这么用心,坚持帮到底。”猪场负责人李琼兰感动地说。随着“十五分钟红色服务圈”的建立与完善,黄沙腰镇党员为民服务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群众满意度随之显著提升,最近一次的民主评议结果显示,群众对基层党员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