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5日电 为了感谢学校送技术帮助脱贫,24日下午,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20多位农民,将一头当天清晨刚刚杀好的土猪,送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园里。学校称这是他们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过年杀猪,是庆元民间的传统风俗,而平时杀猪送给客人,则是庆元人对客人最尊贵的礼节。该校社会合作处的余学军副教授在收到这头猪时,感动地说:“农民们用他们最朴实的情感表达了感激,这也是我们收到过的最贵重的礼物。”
“这只是我们农民的一点点心意,学校对我们的帮助更大!”参与护送猪肉的贤良镇溪沿村村民叶新说。
庆元县贤良镇是浙江西南地区的贫困山区,农民收入微薄。2009年,浙江农林大学与贤良镇结成帮扶对子。学校为帮助当地尽快致富,连续四年选派优秀的老师到当地担任农村指导员,帮助贤良镇开发了一系列的农业发展项目,还选派了多批师生前往开展科技扶贫、文化下乡。
朱铨是浙江农林大学选派到贤良镇的第一任农村指导员,说起第一次到贤良镇的感受,他至今还记忆十分深刻:“真的很穷,整个贤良镇几乎看不到一幢新房子,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留下的都是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的老人、儿童和妇女。”
朱铨等农村指导员经过调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指导农民开发了数个致富的项目。如老师们看到贤良镇的水质很好,帮助农民引进了娃娃鱼,如今农民已成功将娃娃鱼养殖到了数斤重,而这种鱼的市场价格高达每斤1000元,一条娃娃鱼就相当于农民曾经一年的收入。指导员还将学校培育的竹笋新品种引到镇上,现在清脆爽口的方竹笋,也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听说老家农业效益变好,都纷纷回家创业了。”叶新说,这次农民送猪给学校,是出于真心实意的感谢。
“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帮助农村脱贫致富,也是我们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未来我们会派更多的专家团队下农村服务农民。”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方伟教授说。
- 学校发的一盒盒英语听力磁带 是否应当被淘汰
- 面对招人难 连锁企业跑进学校下“订单”
- 百年老校穿上“新衣裳” 市区两所学校率先完成改造
- 天长小学校门口有台相机 每天上学放学拍学生表情
- 嘉兴教育学院全方位构建实验学校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