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7日讯 “15万元保命钱,稀里糊涂全部借出,没成想,利息只收了三次,我就联系不上对方了。”11月2日,76岁的朱老伯在家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钱款外借经过。
稀里糊涂借出15万元保命钱
这事得从2010年说起。
“我老伴有心脏病,她在香港的胞妹赠送给她15万元作为保命备用。 ”朱老伯说,这件事被一位中介人知道后,将他介绍给了北蝉一家厂的何厂长相识。“何厂长很客气,叫我借几万元给他做资金周转。”何厂长还几次打来电话,说政府对他的工厂很支持,但眼前缺活钱。
“我很同情何厂长。”朱老伯说自己终于狠下心决定从15万元中拿出一部分借给何厂长。“何厂长说以后钱还不出,房子、厂设备全归我。我回说,房子全归我,你妻儿怎么办?那些厂设备,我拿来有什么用? ”
结果,2010年9月28日这一天,朱老伯的15万元还是一股脑被何厂长借走了。“何厂长拿到存折就紧握不放,拉我去银行取钱,密码是我的工资卡密码,我当时觉得身体不是很舒服,只记得这个密码的事,其他我已经稀里糊涂,记不清了。”
朱老伯把当初的借条拿给记者看。上面写着“经洪××介绍,今借到朱××人民币壹拾伍万元,利息为2.2%(即贰分贰里)(记者注:应为厘),借期为贰年,利息按季度支付……”
朱老伯送酒送菜送工作讨回第三次利息
据朱老伯介绍,借款当天,15万现款取出后,何厂长塞给朱老伯一叠钱,说这是10月1日该付的利息。
回家后,朱老伯数了数,一共1万元,比应给利息多了100元。朱老伯立即买了价值120元的工作台板送给他用。
此后,何厂长又先后两次给朱老伯两个季度的利息。
但第三次利息,朱老伯讨得的确辛苦。“我去讨,一次说他劳累昏倒了,另一次说他发烧吊盐水3天了,第三次说在上海大厂算账,算好马上回来还钱,都是说好就关机了。”
面对何厂长的所作所为,朱老伯一面恳求,一面向何厂长示好。“把自己孩子过年给我的酒、年货以及种上的蔬菜选好的全送给他,单一次就用上百斤白菜剁成馅子转送给他,指望他分点给工人,团结一致搞好厂。”得知何厂长儿女没工作,朱老伯甚至到处为他们找工作。
但朱老伯再也讨不到一分钱。
要不回本金家里还接到怪声电话
“何厂长最后一次来电话还是在去年‘十一’前,他说‘十一’长假后还钱。”朱老伯开始安心等待。但一直等到去年10月10日,得到的答案却依然是“放心,会还你”。
更让朱老伯惊心的是,家中开始接到怪音电话。“有时阴森森问你在家还是在外,问他是谁,对方反问,你听不出来吗?问他有什么事,对方就关机。 ”
朱老伯向记者提供了两份复印件,证实自己寻找何厂长的经过。一份是朱家尖街道办事处的答复:“何××于2006年4月在朱家尖庙跟经济合作社租用个人房子经营玻璃器皿厂,即医用体温表厂。由于经营不善,于2009年倒闭。何××该人也不是庙跟村人,现在也无法联系,庙跟经济合作社与何××已无任何关系。”同时,办事处还告诉朱老伯,何××好像是舟渔公司退休职工,建议朱老伯前往寻找。而舟渔公司的回复则是“经我单位核查,并无何××此人”。
眼看对方还钱无望,朱老伯和老伴逐渐陷入绝望中,老伴每逢胸口疼痛时就在床上蜷着身子流热泪。“我现在就想着把本金要回来。”朱老伯不知如何是好,也怪自己当时太轻信别人。
有关朱老伯所说事情的来龙去脉,记者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但记者要替老伯隔空喊喊:何厂长,你应该出来说话,确实欠人家钱,得与人商量如何解决。
- 朋友借钱用消字笔写借条 警方:可能构成诈骗
- 已去世的"病友"向他借了5000元 是谁骗了这位老人
- 介绍朋友借钱险被套牢 还好"保证人"三字非他所写
- 为了还19年前借的钱 她大老远的从江苏赶到了天台
- 外地男子称借钱有急用 姑娘心软被骗近四千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