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3日讯 不上舟山小干岛,绝对想象不到一名社区民警能这么受欢迎:一听说记者是专程来采访王延强的,正准备下班的汽渡码头保安李师傅硬是拉着记者聊了二十来分钟,用他的话说,“这个小伙子好足嘞,阿拉都喜欢他。”
人物名片
姓名:王延强
年龄:30岁
籍贯:江苏徐州
职业:民警
简介:2007年王延强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成为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小干社区社区民警。5年来,他身兼消防、交警、社区调解员等多重角色,走遍了小岛的角角落落,布网小岛,让小干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一半;他改革创新警务模式,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个新型警务平台的开发,成为年轻一代民警的创新先锋;他风雨无阻,每周6个白天4个晚上守在小岛,却将自己刚满17个月的儿子托付给父母……
在3.59平方公里的小干岛上,王延强是一个名人。短短五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诸多荣誉——当然,对于小干人来说,这些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遇到了难处、烦心事,第一时间总有“阿拉小王”来帮忙。
不在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
因为是晚上下船,来到小干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非常冷。冬天的海风好像贴着脖子在吹,直接往衣领里钻;湿气透过衣服,让人感觉黏黏的极不舒服。
快9点了,小干社区警务区的办公室里,一名辅警守着电脑。他告诉记者,警务区在9点之前都为岛上的外地工人办理暂住证,而王警官正带着其他同事在岛上巡逻。
最后一趟巡逻在凌晨1点结束。“快过年的这段时间一般事情比较多,今天巡逻就遇到了3起盗窃案。”灌口水润润嗓子,王延强陪记者聊了十分钟便去洗漱睡觉。警务区很小,他和7名辅警队员住同一间宿舍,5张上下铺4张睡人,1张摆生活用品。
第二天早上7点半,外面响起一阵口号声。起床一看,王延强正带着辅警队员跑出院子,开始了新一天的第一项“工作”——晨跑。
跟上去一问,原来是前年在马峙山上抓小偷的时候,特别“擅长”长跑的小偷让王延强和同事们吃足了苦头:“那次蹲守了10天,最后追了半个小时才抓到,从那以后我们决定每天要练两趟跑步。”沿着海边的公路,来回一趟差不多5000米。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让记者充分体会到了新闻行业的一句名言:“不在现场,就在去现场的路上。”对于王延强来说,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一天接警9次,看现场、做笔录、调监控录像……由于大型企业云集,小干岛上的工程建设一直热火朝天,道路状况相应也就令人“不敢恭维”。一天“颠”下来,浑身散了架。
小岛片警破案很神
常住人口近1400人,外来人口18000人,但小干岛上的民警包括王延强在内只有两名。因为太忙,采访几乎都是在出警的路上进行的。
2007年,王延强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社区民警之前,他已经是台州市海洋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尽管大学里学的知识和社区民警的工作南辕北辙,但王延强“摸着石头”还真就把“河”给过了——现在,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接警十五六起,治安警、交通警、火警样样都要处置。
他还有个外号——“小岛神探”。虽然谦虚地连连否认,但说起破过的案子,王延强可谓信手拈来。说得最多的,则是一起仅仅50元的盗窃案。
故事发生在他从警的第二年。一位外地工人报警称自己丢了50元钱。“50元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我下决心要破案,因为不想他们对警察失望。”王延强说,“更何况,这50元很可能是他半个月的伙食费。” 然而,区区50元钱的案件却不是说破就破。排除钱被遗失的可能性后,王延强开始排查被窃者的同寝室人员。“有3个人年纪较大、成熟稳重,一般情况下不会实施盗窃;另2人相对而言经济比较宽裕,作案动机不强。被窃者最好的朋友嫌疑最大,因为他否认得最坚决,有些反常;另外他对被窃者藏钱的地方和生活习惯也最了解。”
- 小伙子跳河轻生 家属杭州报警民警温州寻人
- 架起医患桥梁的派出所社区民警 被昵称“老娘舅”
- 产妇羊水破了民警帮忙支付住院费 医院被批没人情味
- 小河派出所董家新村社区民警 和厌学孩子成了朋友
- 上虞党员民警姚阳潮——三天奔忙,帮迷路老人回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