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每年要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结对互助计划;确定优秀教师为结对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指导教育课题研究……昨天,杭州市35所优秀城市中小学与55所农村中小学相互“攀亲戚”,并签订三年期《杭州市城乡中、小学校结对互助协议书》。
据了解,自2002年试点以来,杭州市已经有23所学校进行了结对互助,共有800余名教师加入互助活动,9000余名农村学生受益。全面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后,预计通过三年时间,结对互助受益面将基本覆盖杭州市广大农村中小学。
缩影年轻“老教师”亟待更新观念
淳安石林小学是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有90%以上的孩子从8岁起,就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开始艰苦的独立住校生活。而老师们又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又要带领孩子学好知识,还要肩负保育员的工作。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老师,却很少有机会接触新事物、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这也造就了一批年轻的“老教师”。
2003年,石林小学与杭州刀茅巷小学结为友好结对学校,石林小学在课题研究和师资培训方面得到了刀茅巷小学的大力支持,石林小学的老师因而得到了最大的收获,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积累了上课经验,并获得教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另外,石林小学在教学设备硬件等方面也得到了刀茅巷小学的资助,如学校办公室的电脑、教学用的投影仪、图书室的图书、各种教学资料等。
不断的交流,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逐步告别陈旧的模式方法,孩子们也得益于交流活动。他们通过与城里孩子的交往,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发展更全面了。而石林小学最终成为该县家长们信得过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最早的试点学校。
问题交流活动缺乏鼓励政策
杭州长江实验小学从2002年开始,先后与富阳永昌第二小学、萧山裘江小学、临安玲珑小学、萧山靖江小学结对。几年来学校间相互磨合、相互探究、相互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团队学习目标:努力缩短校际之间的差距,通过提高管理,让优质教育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但长江实验小学校长达柯文坦言,各结对学校小团体间自身工作任务较重,教师又要腾出不少精力交流学习,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另外,由于城乡间的结对校间距离较远,所有交流活动必定有一定的经费支出,这对本就贫困的乡村学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结对工作需要长时间实效保障,行政部门是否应该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也有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杭州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待遇的拉大,随着教育领域人才大战的打响,优秀教师流失的危机日益严重,农村、城镇学校的差异日益拉大,城乡中小学结对活动无疑有益于扩大优质教育,但要此活动持久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在机制、师资、经费等问题有所突破。
借鉴建德已出台对口支教考核制度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骨干教师支教、结对指导的实效,建德市教育局建立了城乡对口支教、城乡结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骨干教师支教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中小学男45周岁和女40周岁以下的建德市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必须要参与城乡对口支教。参加城乡对口支教和挂职锻炼的教师其人事关系与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资与福利由原学校发放,每年享受市政府支教补贴。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告诉记者,在杭州市全面开展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的一种全新的模式。重视关注农村教育是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前段时间为研究探索阶段,今后杭州市将加大结对互助的行政力度,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都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