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皓
现居地:杭州
从属部队:八路军第一纵队
我给徐向前当卫生员
1938年的冬天,薛皓站在村子边一条直通临沂的大马路上。每天都有一车车的鬼子兵开过,村里不少年轻人被拉上车,就再也没回来。
私塾先生写的介绍信
83岁的薛皓还记得当年的一切,甚至每一个细节,“当年的山东潍坊农村到处都是兵,有日本鬼子,也有各路抗日部队。我决定去80里外的高野镇参加八路军。”
那一年,薛皓才16岁。村里的私塾先生为薛皓写了一封推荐信,事后薛皓才知道,原来私塾先生其实是个地下党员,当然,这是后话。
薛皓找到了八路军在安丘的地方部队——安丘独立营,然后又辗转加入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
到纵队司令部当卫生员
由于薛皓读过几年私塾,又做过学徒工,便进了支队军医处,做起了卫生员。
1940年初,徐向前来到山东,山东纵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纵队,薛皓调到了纵队司令部当卫生员,当时,薛皓负责司令部首长的卫生工作,不仅要经常给首长们上卫生课,每周还要进行卫生检查。第一次去检查司令员徐向前的卫生时,18岁的薛皓还很不自在,但是徐司令员把他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亲切地说:“小鬼,你看看嘛,多提提意见。”
一双皮底鞋救了一条命
随后,薛皓进入司令部医务教导队军医训练班学习,9月14日,薛皓刚从军医训练班毕业分配到特务一团一营做军医,鬼子5万人的“9·18”大扫荡就开始了,特务团白天要跟鬼子打仗,夜里还要急行军,非常艰苦。
一天,薛皓正跟随部队撤退时,忽然发现阵地上有两个战士负伤了,他马上回头来到阵地上给他们包扎。等到他包扎完准备撤退时,鬼子的机枪已经压得他们无法抬头。鬼子步兵又冲了上来,好在阵地是一片已经收获过了的花生地,特别松软,薛皓跟着一个来找他的警卫兵匍匐着撤退。靠近一个沟渠,薛皓爬起来准备跳过去,突然一下子扑倒了,事后一检查,才发现背包上有好几个弹孔,背包里一双皮底鞋上嵌着3个弹头。正是这一双皮底鞋,才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林修鸿
现居地:宁波
从属部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小鬼战士”用手榴弹报敌情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夜,住在宁波的抗日老兵林修鸿和老伴在家里又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熟悉的战歌。
这位今年80岁高龄、精神矍铄的老兵特别健谈。“我是属虎的,身体还硬朗着呢。现在我的子女都成材了,我们两老都不错……”看着林老晚年幸福的样子,记者心里也感到特别高兴。
16岁编入“小鬼班”
1942年2月,年仅16岁的林修鸿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浙东游击纵队,被分配到3中队10班当战士。
在3年多的抗战生涯里,林修鸿先后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和指导员,多次英勇杀敌。谈起6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八旬老人依然精神抖擞,重复着当年的誓言:“为了把鬼子赶出中华,不当亡国奴,我和战友们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
最让林老难忘的是刚刚参军不久的一场与日军的遭遇战。林老思绪回到了1942年——
“当时我才16岁。2月上旬,我在三北(原镇海、慈溪、余姚三地北部)龙头场的龙场小学门口,遇到已参加浙东游击纵队的岑永顺和金如法,他们都比我年长得多。我缠着他们要求参军,他们看到我如此坚决,就把我带到了上佛岭第5支队第4大队的大队部驻地,领我到大队首长蔡群帆和林达面前,当时林达同志任大队长。两位首长接纳了我,只是说人太小了点。那天晚上两位首长和我3人一起吃晚饭,首长们边吃边笑,向我问长问短。晚饭后林达同志就叫岑、金两人陪我去第3中队看战士们做游戏,第二天我被正式编入第3中队第10班,班里全是小战士,被人称为‘小鬼班’。”
日本鬼子就在几十步外
那时天气非常寒冷,部队经常活动在山区,夜间站岗放哨总有一名老战士陪同一名新战士。林修鸿很快习惯了这种艰苦和充满危险的部队生活。“这不仅由于我从小失去父母过惯了苦生活,还由于在部队里首长和同志们对我这个小战士很关切,使我感到十分温暖。在我参军后两个月的一天,也就是1942年4月23日,我们部队在范市镇附近东岳殿宿营,下半夜我与吴国安同志一起去站岗放哨,他在山顶,我在路口。就在这时出现了敌情……”
原来一批日本鬼子要到宁波去,林修鸿站岗的地方是日本鬼子的必经之路。
才站了半个小时的岗,林修鸿就听到正前方有“叭哒、叭哒”的皮靴声。“当晚夜黑风急,天气又冷,我伏在地上,地上柴草很乱,抬头一看,朦胧中只见几十步外许多穿黄衣裳的日本鬼子迎面而来。我的神经一下绷紧了,我还没发到枪,只有一柄大刀和4枚手榴弹。”
“我想马上跑回部队去报信,但这样就会暴露目标;喊叫吴国安吧,更不行。”此刻的林修鸿急中生智,拿出一枚手榴弹,用力打开盖子拉出线,甩向鬼子。结果手榴弹虽然没有炸着敌人,但是成功地给同志们报了信。“整个战斗不过20来分钟。部队首长林达在战斗结束后特意表扬了我,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鬼,你参军才两个月,就能机智、勇敢地打日本鬼子,真是好样的。’”听到这样的话,年少的林修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孙乃先
现居地:杭州
从属部队:新四军苏浙军区
竹子“机枪”吓跑日本兵
说起孙乃先,杭州市美政花苑的人都会举着大拇指说:“孙大爷是抗日英雄。”
在美政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已经83岁的孙乃先老人,此时,他正安静地在书房里翻着一本《抗日英雄传》。
孙乃先的书房里除了书,还有着数十枚勋章,说起当年自己的抗日经历,孙乃先也有着很多自己的故事。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孙乃先老家在安吉,是苏浙皖边新四军主要的活动地区。当时,大家有个口号:“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1945年,孙乃先和他的弟弟也参加了新四军。
城里的日本鬼子经常下乡,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大家都决心要打鬼子,但孙乃先所在的中队枪枝弹药都很缺乏,没有几杆枪,怎么办呢?
这时候,孙乃先和战友们想到了先把鬼子吓跑,等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再慢慢收拾他们。有一次,鬼子又进村了,孙乃先动员战士们和民兵把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用上,包括锣鼓、爆竹等,他们还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机枪”,———安吉竹子多,他们把竹子切成一段一段的,让两块竹子相碰撞,经过反复调试,终于敲出“叭叭叭”的声音,几乎和机枪的声音一模一样。
鬼子吓得龟缩在炮楼里
鬼子说到就到,然而,孙乃先和其他新四军战士也早有准备,当时,孙乃先就紧握着手枪。等日军逼近,只听带队的安吉县南湖区委领导苏云一声:“同志们,打!”大家把锣鼓、爆竹等都用上,特制的“机枪”也开动起来,一时,机枪声、大炮声、冲杀声四起,鬼子透过厚厚的竹林也看不清到底里面有多少人,不敢往里面去,赶紧撤退。“我们乘胜追击,用枪和铁耙、钢叉杀死了很多鬼子。”
第二次鬼子再来骚扰,孙乃先他们还是用同样的办法把他们打退了,这样经过几次,鬼子还以为那里驻扎着新四军大部队,从此龟缩在炮楼里,不敢出来了。
冒死送鸡毛信
孙乃先还做过送信人。有一次,他要把一份绝密材料由南湖区委送到安吉县委,在山路上,他们看到了几个巡逻的鬼子兵。
“干什么的?”其中一个鬼子喊道。
“打柴的!”孙乃先边说着,边从腰上取下柴刀,镇定地砍起了柴,同时,偷偷地把那份材料丢进箩筐,用柴盖住。
“砍柴的?”鬼子瞅着他。
“是啊,就是打柴的,打回去卖了给我妈看病。”孙乃先一边说,一边低着头继续砍柴。“如果被发现了,我就把信塞进嘴巴里,用柴刀和他们拼命!”他当时这样想着。
那鬼子兵仔仔细细地搜了孙乃先的身,又看了看他的箩筐,正要把手伸进去时,孙乃先喊着:“不要抢我的柴!不要抢我的柴!”
鬼子兵飞起一脚把箩筐踢到很远,又狠狠踢了孙乃先一脚,还叽里哇啦说了一大堆。
还好,那份材料还在筐里,孙乃先又背起筐往安吉县委走去,一边走一边对着鬼子兵的身影说着:“别看你们现在嚣张,到时候把你们全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