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委会主任刘建鹏接受记者采访
|
浙江在线2月9日讯 (记者 周娜) 谈及后九降村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后九降村这位年仅28岁的村委会主任刘建鹏的脸上,满是敬佩之情。在刘建鹏的印象中,与村支书郑九万一起做村里的工作,从支书身上所看到的舍小家、为大家,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深深地拨动着这位年轻小伙的心。
刘建鹏打小就在村子里长大。那会儿尽管是个孩子,村支书郑九万带领全村人通电、通水、修路的事迹,便在他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郑九万做了十多年的支书,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全村人均收入从600多元,增加到了2200元。
刘建鹏回忆说,郑九万是1986年首次担任村支书的,一上任,就联系附近的水电站给全村接通了电。 “当时我还是个小学生,下山上学时,经常看到郑九万和村民一起扛电线杆。人家都是两个人抬一头,因为他力气大得很,一个人抬一头。因为山路很陡,郑书记就跪在路上,一边用肩膀顶着电线杆,一边抓住边上的树根艰难地往上爬。”
2002年,郑九万终于从上级部门争取到了修路的一半经费,全村村民共修路便拉开了帷幕。他采取发动村民用做义务工补偿施工单位工程款的办法,在2003年,比县里立项提前4年修通了一条机耕路,把后九降村连上了乡际公路。路通上后,过去没人要的毛竹涨价到每百斤18元,柿子从原来的每斤5毛涨到了8毛,而村民们也不用每天挑百来斤的担子走10多里山路了。
和支书一起,清汤面是家常便饭
办事节俭是村民最敬佩郑九万的原因。“跟支书一起办事,饿肚子,腿跑得疼,是常有的事。”刘建鹏还记得,去年7月份自己第一次与支书到山下办事的经过:那次为了到镇上办点事,早晨6点没到,就和郑支书开始赶路了。因为没有车,从后九降村到碧莲镇,要走上10多里的小路到山坑乡,再从山坑乡坐1个来小时的车到碧莲镇政府。赶到那时,已经是早上9点钟。因为没吃早饭,到那时已经是又饿又累。不过不巧,管理自来水勘察的工作人员到县里办事了,一直到中午12点,工作人员还是没有回来。怕自己去吃饭的时候碰巧工作人员回来了,郑九万决定还是继续等下去,晚些吃饭。2点多钟,两人办完事走出镇政府,两个麦饼便是两人的午餐。刘建鹏说,和郑九万一起工作快一年的时间里,到山下办事,中午就吃两三块钱一碗的清汤面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支书一个人办事,舍不得吃,中午饭就饿着肚子往山上赶。郑九万总是对他说,村里现在并不宽裕,能省则省。只有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取得村里老百姓的信任。
村民为支书筹钱治病,一心记挂着支书
与郑九万共事,他的一言一行,刘建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民刘锡忠,一直在碧莲镇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在他外出打工的20多年里,郑九万一直照顾着他80多岁的老父亲;村民徐玉钗的丈夫患了严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良仁在山西打工,70多岁的老父亲深夜发高烧,郑九万带着3个村民走了10里山路,连夜用担架把老人抬到了卫生院;。
去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医生叫他住院,他都推托,说是怕雨水把机耕路冲坏了。在郑九万病倒前一个星期,他还忙着给工人结帐,绞尽脑汁想着筹集几十万的经费缺口,连续4天4夜没有好好睡过觉;在他病倒的前一晚,他还和村干部开会到夜里12点,商量建设高山红柿基地的事情。
刘建鹏说,郑九万病倒的那段时间,村民费劲心思地为他筹钱治病。从中可以知道,他与村民的感情有多深。郑九万突然病倒,6万元钱的手术费将家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当郑九万的大儿子郑奇猛打电话回村求助时,村民纷纷掏钱救急。这个只有51户人家的山村一夜之间凑齐了6万多元手术费,30多名村民自带干粮,凌晨,摸黑下山,赶到温州把钱送到了医院。刘春花,拿出了7000元原本打算给鸡买饲料的钱;知道老郑病了,村民徐玉钗连人家送给丈夫买补品的钱都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