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绍兴一所高校大学生社团出现了“抢人”景象——校园里多家社团纷纷招纳新会员,各种社团会员覆盖了全校1万多名学生。但仅仅一个月后,大部分社团陷入了困境。
全校六成学生参加社团
“想不到学校有这么多社团,我眼睛都快花掉了!”一些新生回忆一个月前的情景时说。当时,绍兴一高校的各家社团纷纷招募新会员:有的搞临时表演,有的制作漂亮展板,有的现场讲解,有的将传单发放至学生宿舍……
“每年都有许多新成立的学生社团来审批,尤其是最近几年增长速度特别快。”学校团委负责人说,“社团注册表上显示,目前备案登记的校级学生社团数量已达120多个,这还不包括今年出现的新社团和各个院系级社团。”
初步估计,全校可能有200个左右的社团,会员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60%,估计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这些社团大致分学术科技型、理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和社会公益型等几大类,因大三大四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考研或找工作上,会员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抱着锻炼自己的目的一口气报了四五个社团,但因此牵涉了太多的精力反而影响专业学习。而且长期的“搬椅、扛桌”社团打杂工作让他们觉得在社团里学不到东西,感到乏味。
资金匮乏成最大考验
由于社团数量短时间内骤增,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不少社团就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难以继续运转。
“这个学期,我们想多搞几次活动,多出几次期刊,可是现在看来难以实现。”某文学社负责人说,“发行一次期刊需要五六千元,但社团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和学校资助,仅靠这些肯定不够,多数得靠自己想办法。”
按惯例,多数高校的预算中列有“学生会专项费用”,却很少有专门针对社团的“专项”。实在需要用钱,社团只能从团委经费里“割肉”。据介绍,每名社员缴纳的会费一般在15元左右,社团要上交一部分给团委,剩下的钱很难举办大型活动。学校有如此多的社团,团委不可能个个都给予补贴。
拉赞助以求生存
于是,拉赞助成了社团的主要经济手段。大学生社团拉赞助主要瞄准三类对象:刚开张的新店,因为他们急需宣传;个体私营店,店主直接就可以拍板;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店,比如文具店、美容店。而社团作为回报,有的在期刊里插几页广告;有的给予赞助商活动冠名权;有的在门票上印广告;有的印发赞助商宣传单并送到各个学生寝室里;有的在自办网站上贴商家的广告……
除此以外,一些社团也通过举办有偿修理家电、教授学员、租赁设备等方法筹集资金。“现在,我们的精力都放在筹钱上,原先为追求文学梦想加入社团的初衷早就没有了。”一位文学社团会员说出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