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嵊州市仙岩镇西鲍村热闹非凡,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嵊州市联合主办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引来了众多群众,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比过节还要热闹。
尽管天下起了小雨,但这并没有影响村民们的高昂兴致,他们打着伞饶有兴致地观看演出。经典越剧折子戏和小品、歌舞深深吸引了观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演员们也格外投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场特殊的演出。随着今晚演出的结束,长达7个月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圆满落幕。
回首过去的7个月,凡越剧大巴所到之地,观众如潮,掌声如雷,广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正如“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启动时,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所寄语那样,“越剧大巴”成了越剧文化的宣传队、越剧艺术的播种机,带动了基层文化的繁荣、打造了浙江文化新时代的品牌。
一路欢乐一路情
今年3月26日,春雨初歇、艳阳高照,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嵊州市共同主办的“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在越剧的诞生地——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正式启动。
100年前,越剧在东王村诞生,从此,越剧走出嵊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100年后,满载着深情厚意的越剧大巴从东王村出征,开往全省各地的100个村,把优美的越剧送到广大群众中去。
于是,在桃李争艳、菜花金黄的春天,红色的越剧大巴穿行陌上,成了三月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满天繁星、草木散香的夏夜,手摇蒲扇席地而坐的村民们美美地欣赏着来自越乡的好戏;
在秋虫争鸣、桂香四溢的村头,一场场由越剧大巴送来的演出成为许多农民的美好体验。
百场演出,留下了很多感人的场景和故事——
3月29日,越剧大巴开到了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村民们扶老携幼,自带板凳早早来到现场等候。金星村一家喷塑厂特地放假半天,让员工们安安心心看一场演出。
越剧大巴在德清县钟管镇东舍墩村演出时,94岁高龄的潘来福老人和87岁的妻子姚顺芝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提前3个小时赶到现场等候。
9月22日,越剧大巴来到新昌县羽林街道新中村演出时,周边各村群众纷纷赶来,把舞台周围挤了个水泄不通。当得知演出只有一个半小时后,村干部和村民们提出了“抗议”,要求多演几个节目。嵊州市文化馆的舒国光在大家的“逼迫”之下,即兴创作了一个独角戏,然后又赶紧增加其他节目,才得以过关。演出结束后,邻近一些村的村干部找到舒国光,希望能够去他们村演出。
7个月来,越剧大巴先后开到了嘉兴、湖州、金华、绍兴、宁波、台州、温州等地的农村,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追捧。嵊州市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告诉记者,他们在苍南县宜山镇演出时,村民们贴起标语,放起鞭炮,敲锣打鼓欢迎大家,不少群众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表示感谢。
青年越剧演员徐妙倩说:“我们在台上演,他们在台下鼓掌叫好,气氛非常热烈。休息的时候,很多村民还买来食品送给我们吃。”有一次在台州演出,一位姓何的大妈硬是把自己的手镯塞给徐妙倩,后来还认她做了干女儿。
嵊州市文化馆馆长朱杭灿介绍,除了嵊州越剧团以外,群艺、越艺、艺术中心一团等10多个民营剧团以及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嵊州市越剧联谊会都参与了“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活动。7个月来,越剧大巴从嵊州出发,行经浙东,折进浙北,转回浙中,又一路南行,共有5000多人次参与演出,观众近10万人次。
农民当中知音多
7个月来,越剧大巴为广大农民带去了欢乐,也在一批年轻演员的心中留下了深刻记忆,对艺术与人民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嵊州市群艺越剧团的青年演员赵小莉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结识一批人。老百姓都很舍不得我们走,希望我们多演几场。”她深有体会地说,“越剧大巴”活动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贴近农村观众。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的不少学生参加了演出活动,她们中有很多即将毕业,走上越剧表演的舞台,这次越剧大巴让她们得到了“预演”的机会。一位叫姚杉杉的学生说:“农民观众非常热情,非常亲切,我们一上台,掌声就来了。这让我们很激动,也感到越剧在农民当中真是有知音。”
“越剧有很大一批观众在农村,他们有一种非常真诚的热情,这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群体。”嵊州越剧团青年演员裘巧芳说。嵊州越剧团团长谢顺泉对在义乌雅文楼村演出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演出定于下午举行,但有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从邻村赶了10多里路,上午9时就来到现场等候了。“为了短短几句唱词和几个片段,他们竟然这么痴迷。”谢顺泉说,“现在农村的生活富裕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很强烈。越剧大巴受欢迎启示我们,不能只把目光瞄向城市演出市场。”
不少文化工作者认为,“越剧大巴百村万里行”广受欢迎表明,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必须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要精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嵊州市的这辆10多米长的大巴,车壁打开平放之后就成了一个舞台。可收可放,灵活机动,非常适于到偏远的农村演出。嵊州市文化馆的舒国光说,越剧大巴这个“流动剧院”引起了农民的好奇,每到一处都能抓住大家的眼球。
节目同样抓人眼球。这次百村万里行的演出除了越剧折子戏、大戏以外,还有许多根据农村生活创作的小品、独角戏,结果很受欢迎。“我们在演出中发现,节目必须带点‘土’味,农民喜欢原汁原味的越剧。”群艺越剧团团长石国荣说,“另外,我们也要适当加一些武戏和小品、歌舞,这是农民想要看到的。”
越剧大巴受欢迎,还在于它为所到之地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宣传越剧艺术、壮大农村文化队伍提供了帮助。在德清演出时,当地的清溪业余越剧团的几位越剧爱好者带来了自编的越剧上台演出。团员们告诉记者,她们很希望提升自己的唱功,为群众演出自己的节目。在上虞市农村演出时,也有不少当地的节目穿插其中。嵊州市文化馆馆长朱杭灿说:“要求参与演出的人越多,越剧艺术的空间就会越大,这就会大大活跃和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浙江日报嵊州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