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综述:全国网媒开启和谐浙江之窗
·我被横店气质惊呆——网媒记者游"中国好莱坞"
·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 上万义乌商人主动学英语
·义乌是一座“金矿” 希望全世界都来发现义乌
·浙江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记者畅谈和谐浙江(三)
·浙江和谐之道值得借鉴 网媒记者谈和谐浙江(二)


·浙江省委外宣办
·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和谐发展看浙江 > 要闻 正文

"小商品之都"向世界发出召唤:掘金请到义乌来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23日 22:49:0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义乌发展经验介绍会

 

 义乌市领导介绍义乌发展

  浙江在线11月23日义乌讯(记者 徐晓峰/文 王坚颖/摄)  “价格总指数100.65,箱包袋类价格指数上扬2.05,钟表眼镜类下跌2.05个百分点……”这是11月21日发布的第五期“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两天后,“和谐发展看浙江”采访团的记者们站在繁华的义乌小商品世界,细细品位着当地政府官员的自述:这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世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一份中国发展报告中称“义乌为全球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大道通衢,客商云集。目前,义乌日均涌入20万人次的客流量,40余万种商品通过各种交通手段流向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义乌的市场有多热?如果把历年驶出义乌小商品城的卡车排成队,可绕地球一圈。义乌的商海有多深?如果想逛遍义乌商贸城,在每一个商位停留一分钟,按每天8小时计算,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义乌的发展有多快?发到采访团记者们手中的义乌宣传手册,它印上的数字每个月面临着换新的尴尬。

  上世纪80年代,义乌的货郎们摇着拨浪鼓吆喝着“鸡毛换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那种童年的美好回忆,还深深印在采访团不少记者的脑海里。也许接过他们手中牙膏的那张微笑的脸,就是跋山涉水从义乌的山里头走出来的。

  20多年过去了,如今义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人依托市场,在浙中盆地建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今天,当记者们伫立在这座繁华的城市,很难想象这里当年还仅仅只有三条大街。

  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他新官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逛”市场。义乌市长吴蔚荣也不止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强调,义乌是一座金矿!希望全世界都来发现义乌!从建成第一座小商品市场起,义乌的党政领导就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线。

  2005年,义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15位,综合竞争力名列浙江省首位。如今的义乌,成了吸引外商的“强磁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小商品。义乌的产品已经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到60%以上。

  2006年10月22日,在义乌诞生了影响世界的“中国小商品指数”。国内众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义乌已经具备足够的影响全球小商品交易价格的能力,义乌的市场规模,已足以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小商品市场行情。

  “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商家不能用数据说话的难题,让义乌以更强势的姿态走向世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20多年努力让义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国际性小商品展示中心、流通中心。义乌市场的组织形态从传统的集贸市场发展成为现代化、商场化、国际化的新型专业市场。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为主向洽谈订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方式转变。市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区域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一级批发市场地位不断巩固,市场经济圈初具规模,进入了全面融入全球购销网络的战略机遇期,并正向“面向世界、服务世界”的商业联合帝国迈进。

  市场的形成植根于文化的积累,来自于“勤耕好学、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诚信、包容,在这样一座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移民”城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徐晓峰/文 王坚颖/摄  编辑: 王俊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