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那株“高大的皂荚树”,到底是皂荚树,还是无患子,一直以来有争论。
绍兴市林业局的林学专家张荣锋近日将一份整整17页、近万字文稿递交给绍兴鲁迅纪念馆,并称:经过自己1年多时间的调查考证,鲁迅先生并没有写错。
绍兴鲁迅纪念馆有关负责人对此非常重视,表示将对百草园内现存的“皂荚树”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如果真是鲁迅纪念馆修建时误种了无患子,那么有必要进行“修正”。
一份“好奇心”激起考证路
2005年4月,张荣锋参加了绍兴市市树专家论证会,会上一位专家说到鲁迅先生的“笔误”,认为文中的皂荚树实为无患子。不久,国内一些媒体、科普网站刊发报道,认可了这个说法。连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里的皂荚树标牌也换成了无患子。
面对乍起的风波,鲁迅研究的相关人员集体无语。“其实,这不能怪他们,毕竟皂荚树属于植物学范畴,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张说,即使是从浙江林学院毕业,23年来一直从事林业工作的他,在绍兴也没有见到过皂荚树。
但此事激起了张荣锋的“好奇心”。他认为,自己作为绍兴林业技术人员,有责任搞清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鲁迅先生的声誉,也关系到全国中小学课文中皂荚树的修正等问题。
于是,张荣锋开始查阅绍兴地方古籍,阅读鲁迅著作。同时,他踏遍绍兴的山山水水,弄清了绍兴皂荚树、无患子的现状(本报2006年11月2日《鲁迅笔下那株“高大的皂荚树”已难觅芳踪》对此曾报道过)。
一个引号解“圆肥皂”之疑
问题争论的焦点,也是唯一能否定皂荚树的理由,是因为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写道:“堆上长着一棵皂荚树,是结‘圆肥皂’的。”浙大一老师也认为:是结“圆肥皂”的,那肯定是无患子,而不是皂荚。
但张荣锋认为皂荚果实成熟期是10月份,如果太老了会捣不烂,皂汁也少。9月中下旬到10月初可以采摘新鲜的皂荚用来洗衣洗澡,那么还有另外11个月怎么办?难道就不洗澡不洗衣了吗?
他翻阅史料考证:在皂荚成熟前,就应采摘下来。摘下后就像鲁迅所说的用盐卤浸或像《红楼梦》、《金瓶梅》、《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介绍的那样把皂荚捣烂,加入白面或绿豆粉,添入茉莉花、桂花蕊、檀香等,做成球状,如橘子般大小,俗称“肥皂团”,也就是“圆肥皂”,可供家人自用或出售。这样理解的依据是周作人写的“是结‘圆肥皂’”中加的引号。“这表示有特定含义,也就是指皂荚经过加工制成的圆肥皂。”张荣锋说。
一种可能“牵”出十种理由
张荣锋分析,百草园里确实有一棵树,鲁迅也多次提到是皂荚树。“我查过先生的手写稿,字迹很清楚,不应该是笔误。”张认为最后只剩下一种可能,即鲁迅分不清皂荚和无患子。
但他又从生活常识、先生做过植物学老师、绍兴现存皂荚树和无患子树龄、栽种区域、名著多次重刊等10个方面理由否定这“一种可能”。“应该晓得,鲁迅时代的人们皂荚是日常的洗涤用品,当时人们不知道皂荚树,就像今天的人们不知道汽车、电视一样荒唐。更何况,鲁迅先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学知识。”
不过,专家指出,张荣锋的调查结果是否属实,有待相关部门、专家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