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东临上海市,南濒杭州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金平湖”之美誉。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27公里,辖7镇、3街道,户籍人口48万,外来人口约30万。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8米;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40.3亿元,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06年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8位,2007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浙江省各县(市)第二,是浙江省17个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的强县(市)之一。
平湖区位交通较为优越。平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市区至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均只有一小时车程。沪杭高速公路、乍(平湖乍浦)嘉(嘉兴)苏(苏州)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连接线、杭(杭州)浦(上海浦东)高速公路等高等级道路在平湖市均有出入口。境内有浙北唯一的进出口海港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乍浦港,现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个、千吨级泊位8个,综合通过能力突破2000万吨/年,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已步入国家中型港口行列。
平湖历史文化较为悠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平湖境内就有先民渔猎耕稼,繁衍生息,悠悠七千载,遗存了今天的平丘墩、大文塘等良渚文化遗址。二百多年前《红楼梦》从平湖古镇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掀开了《红楼梦》始传海外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平湖春秋时为越武原乡地,汉时因其县治陷为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明宣德五年(1430)始建县;1991年6月撤县设市。在璀璨夺目的吴越文化的哺育下,平湖人才辈出,著名人物有现代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弘一大师李叔同,现代书画家陆维钊,现代篆刻家陈巨来等。
平湖产业特色比较鲜明。近年来,平湖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三次产业结构为5.6:65.8:28.6。工业上,形成了服装、光机电、造纸、箱包等四大支柱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去年全市规模企业共738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有9家、超亿元企业有92家),实现工业产值548亿元,增长23.3%。服装业,现有企业1600多家,年产服装2.6亿件(套),约占全国的2%;去年231家服装规模企业,产值达到124.96亿元。服装产品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服装协会命名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是首批“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试点地区。光机电产业,是平湖近年来依靠外资迅速发展壮大的一大产业,目前已形成以微电机、精密机械及其装备、光电子为主打产品的特色,是国家级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在外资光机电企业的带动下,本土的光机电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晨光电缆、紫光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去年100多家光机电规模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造纸业,是全国包装纸重要生产基地。年产规模70多万吨,去年景兴纸业股票成功增发,发展势头看好。箱包业,是全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有200多家企业,年生产各类箱包近2亿只。近年来,服装、箱包传统产业转型加快,积极争创名牌,加大内销市场拓展力度,目前已创三个中国名牌。除了这四大支柱特色产业以外,平湖的童车、洁具行业这几年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童车整车生产企业40多家,洁具企业120多家,产量约占全国的15%和20%,是中国童车生产基地和卫生洁浴重要生产基地,新埭镇获得“中国卫浴名镇”称号。农业上,现代农业园区、水产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实施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绿色、无公害、品牌化和标准化生产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花卉苗木、瓜果蔬菜、食用菌和特种养殖等特色生态农业,成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市。服务业上,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了新突破,服务业投资增幅逐年提高。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健康发展,东湖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评定,成为平湖城市的一张名片。
平湖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快。近年来,平湖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已连续9年进入全省县(市)十强。2007年,全市合同外资3.9亿美元,实到外资2.1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1.8亿元;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增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增长20.4%。外资利用呈现“三个为主”的特点:一是日资为主。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引进日资企业125家,合同外资4.3亿美元,实到外资4.0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引进外资总数的25.9%和44.5%。二是大项目为主。2007年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7个,合同外资3.26亿美元,实到外资1.5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84.4%和75.3%。日本JFE、日本夏普、瑞典SKF、韩国SK、韩国浦项、韩国三星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一批著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市。三是开发区为主。以“四区两团”为重点的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生产力布局日趋合理。平湖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列省级开发区第二位。独山港区全力实施项目推进大会战,治江围涂工程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和新开工项目推进势头强劲,临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平湖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交通网络不断健全,全市一级公路里程100公里,境内连接上海的主要通道达7条(除杭浦高速外,另有4条一级公路分别接上海A4、A6、A7、A8高速公路),实现了“12360”目标,即:各镇、街道10分钟上高速公路、20分钟到达市区,市区30分钟通达周边相邻县(市、区)、60分钟通达沪杭苏甬四大城市。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框架基本成形,城市绿地已达648.1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2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和集污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55.5%。东湖景区被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商贸流通等服务业繁荣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逐步兴起壮大。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平湖城乡基本实现了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就业一体化、教育一体化、垃圾收集一体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积极开展“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累计20个村通过了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验收。深入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累计募集新农村建设资金3200多万元。创新发展“新仓经验”,累计建成5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
平湖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城同创”工作不断深化,已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双拥模范城。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升,跨入省科技强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教育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十个镇、街道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街道),是浙江省教育强市。嘉兴学院平湖校区迁建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全市高考重点上线率列嘉兴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建成市体育场、游泳乒乓训练馆等项目,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创建成省体育强市。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村级文化中心(室)全部达到嘉兴市级标准。“平湖钹子书”和“平湖派琵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新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8.56%。“平安平湖”建设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被命名为浙江省“平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