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法官
9月24日,浙江省第七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落下帷幕,左宇强以一首为汶川大地震而创作的歌曲《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获得了表演银奖以及创作铜奖。
得知这个消息,不少跟他在工作中有些接触的人开始悄悄议论:没想到,这个平时在执行公务时有点严肃的法官还真有两把刷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早在10多年前,左宇强就已经是杭州本地娱乐圈里颇有名气的人物了。
长年在外奔走的执行法官
一副黑框眼镜,一身阿迪达斯的黑色复古运动服,一脸温文尔雅的笑容,左宇强就这样出现在南山路上一家园林式休闲酒吧里。在这间酒吧的后面公园里有一个水泥舞台,20多年前这个地方叫夜花园,杭州最早的娱乐生活雏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左宇强是酒吧的会员,大家都习惯叫他左左,听起来亲切。在这里,聚集着一群杭城本土的资深玩家。他们一起开轰趴(家庭聚会)、玩音乐、搞艺术。前不久,还热火朝天地开始筹划起一个名为“杭州娱乐20年”的艺术馆,以怀旧的名义。
身为其中一员,左左却常常缺席他们的活动,因为工作实在太忙。
上城区法院的执行法官,这是他的正式身份。执行法官的职责,在法律上的标准解释是:对于已生效的法律文书,义务人未主动履行义务时,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其他部门的移送,强制其履行义务。在这个职位上,他已经足足干了17年。
这是一份需要四处奔波的工作——为找人而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为查找财产线索,多方奔走;常常要面对被执行人逃避债务、转移财产,围攻、辱骂、阻扰执行等种种突发情况。一年365天,出差是家常便饭的事儿。最繁忙的时候,一整年中有200多天都在外头。
为汶川地震而创作歌曲
9月底,院长施金良发话:给小左放假3天去丽水参加比赛。
这个比赛,指的是浙江省第七届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决赛。最后,左左以歌手兼音乐制作人的双重身份,凭借一首原创歌曲《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获得表演银奖以及创作铜奖。
“我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请一定要记住,我永远爱你;啊,天灾降临,死神就在身边,紧紧抱你在我身边,我绝不会让他碰你……”这是一首为纪念汶川地震而创作的歌,歌词感人,旋律优美,听过的人无不被打动。
时间回到5月18日,央视《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当天,左左接到上城区文化馆馆长黄宝森的电话,希望他能为自己写的一首歌词配曲。
这首歌词引起了正沉浸在悲痛中的左左的共鸣。在酝酿半个小时后,他仅用10分钟时间就谱出了曲子。而之后的修改是漫长的,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当第21稿出来时,他才对自己的作品基本感到满意。“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谱曲,估计唱得比写得好,但我是含着泪写完这首歌的。每一次当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给感动了,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一样。”
这些天,有网友将这首歌上传到19楼(www.19lou.com)的“音乐天堂”。大家对它的评价还挺高。“花飞满天”这样写道:“一个法官能写出如此细腻的歌曲,令人刮目相看。能感觉到这是个非常重感情的男人。”
上世纪80年代的青春回忆
左左和他的朋友们,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杭城开始有音乐茶座:观众们穿着拖鞋、背心,扇着扇子,一人一杯茶,再买包瓜子,开个黄桃罐头什么的。主持人报幕完毕,一个歌手(组合)唱几首歌,台下一片沸腾。
在这些场所,表演的都是一些年轻的歌手,左左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另一个小伙子罗青的组合“冰与火”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拥有不少粉丝,代表作是谭咏麟原唱的《卡拉永远OK》。
罗青,是左左在演出过程中认识的好哥们,是当时由一群爱好文艺的大学生自筹资金组建的浙江省大学生实验艺术团的副团长。
两个人都喜欢张国荣、谭咏麟、BEYOND乐队的歌。一来二去,趣味相投的他们干脆搞了个组合,取名叫“冰与火”。这名字代表着两人的音乐风格,既可以演绎伤感的慢情歌,也可以唱热情似火的快歌。“这应该是杭州第一个歌唱组合了吧。即使不是,也是最早的之一。”
两人不会唱的歌,就模仿录像带里的港台歌手;不会舞蹈,就向本地娱乐同行学;没有演出服,左左自己设计,然后请人照着样子做。
于是,他们穿着自行设计的黑色蝙蝠衫、萝卜裤和黑皮鞋,唱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跳着霹雳舞,出现在杭城各大音乐茶座中,湖畔乐园、镜湖厅、西梦园、浙华舞厅、夜花园……这些地方都曾回荡着他们的歌声。
1993年,“冰与火”解散,因为左左结婚了。妻子宣英原先是一名越剧演员,也是因为常常在同一场所演出而相识。随着成家立业,生活趋于稳定,为了妻儿,同时又考虑到法院工作的特殊性,他渐渐淡出这个圈子。
如今,当年的演出服静静地躺在“杭州娱乐20年”艺术馆里,罗青也早已前往北京发展。不过,只要有机会去北京,左左一定会找他出来聚聚。两个人会跑去K歌,痛痛快快地唱上一整夜。怀旧的歌声中,零碎的往事慢慢拼接。
克隆版儿子也爱唱歌
当年由于父母亲反对他走文艺道路——觉得这条路太辛苦,左左最终选择了法律专业。在音乐茶座唱歌都是利用课余时间。1990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很自然地进入法律系统工作。从书记员做起,一干就是18年。
可他始终割舍不下对音乐的喜爱。于是在这些年,工作之余,他也参加了不少歌唱比赛,大大小小的奖拿了不下20个。
为了纪念那段青春激情岁月,左左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左冰。左冰现在已经是启正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这孩子长得特别像爸爸,犹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
左冰完全继承了父母的文艺细胞。小小年纪,颇有搞音乐的范儿。初一时就获得校园歌手大赛的第二名,前不久还获得了上城区第八届歌手大赛少儿组的优秀歌手奖,是参加决赛的唯一一位少儿组男歌手。为了参加校园艺术节,从网上下载音乐,自己填词并演唱《师生传》,还和同学搞了个演唱组合边歌边舞,唱起R&B(Rhythm and Blues,译作“节奏怨曲”或“节奏布鲁斯”。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蓝调音乐的音乐形式)来有模有样。现在还可以弹着吉他自编自唱。
如果儿子将来选择玩音乐,要不要像当年自己的父母亲一样予以干涉?这是摆在左左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如果孩子喜欢,我支持,绝不阻拦。成功的道路可不止一条。”左左不假思索地说了这句话。也许,当年未能走完的这条文艺道路,可以由儿子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