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啊,最近都在忙着新楼的招租!”
每时每刻推销写字楼,已是周磊的习惯,即使面对的是朋友的问候电话。
周磊是省经贸大楼(位于杭州延安路、凤起路交叉口)负责招租的经理。从事这行四五年,周磊一直觉得形势不错,年年看涨。
直到今年,似乎碰到了急刹车。现在,他手上还有70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没有推销出去。
如果能回到一年前
如果,省经贸大厦1.5万平方米的新写字楼提前一年,或者大半年,在去年的上半年竣工,周磊就会是个红人,他只要坐在办公室,脚抖抖,就可以完成招租任务了。
去年是周磊的黄金时代,有50%的老客户,向他提出要扩大面积,已经有3000平方米的要扩大到5000平方米,已经有2000平方米的要扩大到3000平方米。
“老客户要扩张的面积,加起来就有5000平方米吧。1.5万平方米的新楼还没有交付,急着要扩张的客户,只能让他们搬到其他写字楼去了。”
这个时候,外面还有人陆续来问周磊要房子。“哎,没有地方给他们啊。”
这种情况在去年七八月间达到高潮,周磊红得不行。
“我们这里的情况,好像和股市有关系。股市好,招租就容易。”周磊说,幸亏今年行动迅速,通过各个渠道推荐,而且本身地理位置比较好,所以情况不算糟。
租下1000平方米的客户人间蒸发了
今年股指一路下滑,周磊招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外贸企业的突然失踪,给他打击不小。
这家是宁波汽配企业在杭州组建的外贸公司,在省经贸大楼租下了1000平方米。“都快装修好了,企业却消失了,连装修公司都找不到他们了。”
经过多方努力,周磊找到了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总公司出问题了,杭州的外贸公司就流产了,这1000平方米不会再租了。”
值得庆幸的是,他就碰到过这么一件倒霉事情。
据他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其他以小型公司为主的写字楼会更多。
杭州的写字楼主要分布有五大区域,黄龙商圈、武林商圈、庆春路、高新区(文三路)、滨江区。黄龙商圈、庆春路的部分写字楼租金最高,5-6元/平方米·天;武林商圈居中,租金大约为3-4元/平方米·天,这两类写字楼中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大。省经贸大厦的客户平均租用面积有800平方米。
承租高新区、滨江区写字楼的企业,则以小型的IT企业为主,加上配套欠缺,本身不够成熟,遭到的冲击更大。
“这四五年来,写字楼的租金涨了30%左右;和住宅的租金不能比,市中心住宅的租金至少翻了一番。”周磊说,今年租金肯定要往下走,至于会回落到什么水平,这很难讲。
是鱼翅?还是鱼刺?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企业,是周磊最喜欢的。企业规模大,财大气粗,租金有保证。
但是,这次金融风暴,让这两大行业低调了许多。周磊说,有几家做期货、保险的企业,乔迁时间都谈好了,经济不景气了,搬迁时间又推迟。还有几个做外贸、金融的老客户,租期到了以后,没再续签。
“楼宇有时候是鱼翅,有时候会变成鱼刺。”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铭在昨天的楼宇经济发展论坛上说。
他举个两个“鱼刺”的例子:
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的汤臣集团在浦东投资9亿美元,盖写字楼。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宏观经济紧缩、亚洲金融风暴来了,汤臣面临三种境遇:盖好的写字楼无人问津;盖了一半的成了烂尾楼;还没开工的,没钱没办法开工。若非政府援手,汤臣在那一场风暴下,大概就弹尽粮绝了。
1995年前,虹桥开发区聚集了上海一半以上的写字楼,价格低到0.2美元/平方米·天,依然无人问津,晚上黑灯瞎火一片。
有人说,小孩要长大的,所以衣服要做大点,多造些房子即使放在那里也没错的;有人说,造好了楼宇,就能解决就业,形成商圈。
张鸿铭反对这些说法,他说,“时势造楼宇,而非楼宇造时势。”
北大的副校长、经济学教授海闻则说,在发展楼宇经济时,政府不要越位,不要自己投几个亿进去造楼,宁可通过政策引导外资、民资去盖楼。政府如果有钱,就为在楼宇中工作的人,解决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配套问题。
数字
目前杭州市区楼宇规划总面积约3247万平方米,其中在建写字楼有168幢,建筑面积有931万平方米。另外,已建成的写字楼有384幢,1163万平方米。
杭州的计划是,实施831工程——推出重点招商楼宇80个,总建筑面积580万平方米,特色楼宇30个,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文化创意园10个。利用这些楼宇,打造“中国民营企业总部中心”和“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