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首页 | 高层 | 原创 | 各地 | 社会 | 产经 | 科教文体卫 | 生活 | 图片 | 视频 | 人物 | 看浙江 | 舆论监督 | 平安浙江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滚动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代表在线:出租房急需设置“防火墙”

  


   横街村一幢两层出租房前,十来个水龙头排成一溜,每个水龙头代表一户房客。 本报记者 蓝盾 摄

   温州网讯 1米来宽、25米来长的狭窄通道两边,分布着18间“吃住一体”的出租房,消防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推荐阅读

   陈云林今返京 两岸开启大三通时代

   “东阿外楼”房产惹官司

   32位温籍院士与市民“见面”

   苍南藻溪镇发现百年商行

   暗访“拉斯维加轮”赌博链

   北京5100名村民给村支书打分

   出租房成“支柱产业”

   在龙湾状元镇横街村,一条1米来宽、25米来长的狭窄通道两边,分布着18间出租房。每间出租房约五六个平方米,有的住一家两三口人,有的三四个人合租,烧饭、睡觉都在一块。房里房外,凌乱的电线有的用套管套了一下,但更多的裸露在外面。通道的另一头没有任何出路,也没有任何的消防设备。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在调查暗访中发现的情况。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前不久结束,记者从中获悉,今年我市火灾形势严峻,大量违章棚屋和城郊接合部出租房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1月5日,《代表在线》记者以寻租者身份,走进该村横街西路一条小巷。“包租婆”热情地带记者到一幢三层小楼看房间。记者在这个十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看到,严重老化的旧电线用胶布连接,杂乱地挂在墙上。“包租婆”指着被油烟熏黑的墙角说:“之前住的人都在这里烧饭。”记者问烧饭油烟怎么排?“包租婆”一脸不在乎地说,把门打开就可以了。“当然住一楼更好,你可以把煤气瓶放在过道上,房里油烟味不重,空间也大了。”

   这幢三层楼的出租房里共住了六七十户外来务工家庭,几乎每户都用煤气瓶烧饭,吃住“一体化”,很多煤气瓶就放在房间里,甚至摆在床边。时值正午,楼里不少住户在房间里烧菜、煮饭,“滋滋”声响不绝于耳。而记者找遍整幢楼,都没发现任何消防器材。记者留意到,二楼、三楼住户上下楼的唯一通道,是一段阴暗湿滑的楼梯,平时都仅容一个人摸索着上下楼。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横街西路的另一条巷子里,一幢两层旧房的房东说,他家房子已经住了十几户,只有二楼还有一间空房,每月房租是170元。当记者表示对这样的房子消防存在担心时,“包租公”拍拍房门边贴着的一块塑料板说:“这是防火板,住在这里绝对安全。”

   记者又在横街村其他巷子里发现类似情况。其实,不仅是横街村,在温州不少像横街村这样的外来人口聚集地,这样的场面十分多见,出租房甚至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消除隐患面临难题

   状元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朱伟英介绍说,横街村有一万多外来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该镇分管政法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陈佳说,自从去年5月横街村出租房里发生一起人为纵火案后,状元镇非常重视出租房消防整治工作。但目前整治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镇里没有处罚权,对一些违规出租房缺少必要的监管手段;二是治理经费也有困难,目前横街村出租房整治经费主要靠镇里投入,资金紧缺难以为继。

   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分析认为,一些管理职能部门尚未树立责任主体意识,认为消防工作仅仅是公安消防机关的事情,消防工作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管理合力没有形成,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法不治众。

   市人大常委会消防工作情况调研组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温州市消防支队,包括各县(市、区)消防大队,总共办理“三停”案件(责令停止使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施工)1081起,但实际执行(整改)率不到30%。大量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未执行消防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依然带病运行,对社会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危害。管理体制不顺,责、权不对等,也成为影响消防监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负责日常消防检查的是辖区的街道、社区,但他们即使在检查中发现问题,也无权处置。公安部73号令将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授权”给了派出所,但派出所同样没有消防处罚权。更何况派出所本身警力不足,监管流于应付。而作为执法主体的消防部门,人手不多,时间和精力也有限。

   疏堵结合解决隐患

   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出租房量大面广,违章搭建棚屋屡拆屡建,消防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温州目前有300多万外来人口,如果一律禁止居住不合格的出租房,那么他们的栖身之地在哪里?

   “出租房庞大的市场背后是大量的需要。”市人大代表陈立森说,治理出租房火灾隐患,政府要从切实转变观念、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手,结合温州实际,坚持打防并举、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充分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管理,给外来务工者广建“安心公寓”,走“疏”的路子,着力消除火灾隐患。

   记者 蓝盾 实习生 潘德宝进入论坛讨论(温州话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 3 条,查看全部 昵称:  
网友 于2008-11-17 16:09:35 就 代表在线:出租房急需设置“防火墙” 评论
温州市半腰桥-河通桥鞋料市场,年年被火,就是没人管,有次我看见氯丁胶炸开,在大火的楼顶上还有人——— 关于温州市河通桥鞋料市场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要求予以整体搬迁的建议 温州市鞋料市场于1992年12月21日经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成立(温政办机〔1992〕157号),1993年3月28日由仓库等建筑改造后创办开业,此后逐渐改造周边建筑、搭建简易建筑,目前市场已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摊位619间,经营户564户,分别为温州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副食品总公司、温州市日 用杂品有限公司、温州市土特产畜产品总公司、温州建设集团公司等5家单位所有,由温州市河通桥鞋料市场有限公司对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加入人流、货流量大,动态管理难度大,该市场从投入使用以来就存在较大隐患,并多次发生过火灾,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市工商局、市劳动局、市消防支队于2000年11月27日、2001年3月5日以温工商(2000)185号文件、(2001)86号文件多次专题向市政府请示,明确提出关闭搬迁的意见。省、市政府把河通桥鞋料市场例入第一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虽然几经整治,但难以根本消除隐患。其存在的隐患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市场占道经营严重,消防车道不畅通。由于市场出入的车辆较多,东西主干道长时间停放装卸货物的车辆,南北道路被用作停车场地。同时,各经营户为招徕生意,把大量的经营货物摆放在疏散通道上,致使通道堵塞更为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进入市场进行扑救,市场内的车辆人员也难以疏散至安全地带。消防等有关部门多次责令市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但由于占道经营、车辆管理具有动态性,在有关部门检查时市场管理紧一点,检查过后车辆依然乱停乱放,用户继续占道经营。 (二)市场内可燃物多,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与周边民房防火间距不足。市场内的建筑是由上世纪中后期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建筑密度高,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2001年,市场进行改造,把部分砖瓦房改造成轻钢屋顶的平房,拆除了木质结构的阁楼、楼梯等。但是,该市场先天条件差,比如市场与周边民房防火间距不足等问题无法进行彻底的整改,直接影响了周边民居的消防安全。加之市场的经营户将大量的皮革、鞋料等可燃物放置在店内,增加了建筑物火灾荷载,实际上市场已经成为了仓库。 (三)市场消防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由于该市场的店面均为老旧建筑改造而成,大部分消防设施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要求进行设计,且已存放多年保养不当,消火栓等设施日益老化,难以满足目前消防扑救火灾的要求。而一些老旧电气线路的穿管改造还在进行当中。 (四)市场经营户消防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匮乏。从随机调查情况看,多数经营户消防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匮乏。被抽查的营业员大多不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不懂得占道经营的危害性。万一发生火灾,经营户不懂得灭火知识和逃生知识,对市场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五)市场带来周边隐患。由于该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生意较好,经营户纷纷租借周边民房改造成仓库,如河通桥7号一带的公交集团、税务局等宿舍楼,一楼普遍被出租作皮革仓库,存放大量可燃的皮革等材料,而二楼以上仍为居民宿舍,使整幢建筑合仓库、宿舍为一体,存在较大的隐患。 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规划的通知》(温政办〔2004〕180号)文件精神,河通桥鞋料市场属于2004-2007年结合街区改造关闭并迁建的市场。但因种种原因,该市场至今仍未列入迁建议程。鉴于该市场存在的严重隐患,我们建议市政府抓紧启动该鞋料市场的关闭和搬迁工作,彻底根除河通桥鞋料市场火灾隐患,并在此期间,明确责任部门督促温州市半腰桥-河通桥鞋料市场有限公司加强对市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网友 于2008-11-17 16:07:55 就 代表在线:出租房急需设置“防火墙” 评论
温州市半腰桥-河通桥鞋料市场

网友 于2008-11-17 15:59:15 就 代表在线:出租房急需设置“防火墙” 评论
温州市半腰桥-河通桥鞋料市场,年年被火,就是没人管,有次我看见氯丁胶炸开,在大火的楼顶上还有人——— 关于温州市河通桥鞋料市场存在重大火灾隐患 要求予以整体搬迁的建议 温州市鞋料市场于1992年12月21日经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成立(温政办机〔1992〕157号),1993年3月28日由仓库等建筑改造后创办开业,此后逐渐改造周边建筑、搭建简易建筑,目前市场已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摊位619间,经营户564户,分别为温州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市副食品总公司、温州市日 用杂品有限公司、温州市土特产畜产品总公司、温州建设集团公司等5家单位所有,由温州市河通桥鞋料市场有限公司对市场进行统一管理。 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加入人流、货流量大,动态管理难度大,该市场从投入使用以来就存在较大隐患,并多次发生过火灾,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市工商局、市劳动局、市消防支队于2000年11月27日、2001年3月5日以温工商(2000)185号文件、(2001)86号文件多次专题向市政府请示,明确提出关闭搬迁的意见。省、市政府把河通桥鞋料市场例入第一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虽然几经整治,但难以根本消除隐患。其存在的隐患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市场占道经营严重,消防车道不畅通。由于市场出入的车辆较多,东西主干道长时间停放装卸货物的车辆,南北道路被用作停车场地。同时,各经营户为招徕生意,把大量的经营货物摆放在疏散通道上,致使通道堵塞更为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进入市场进行扑救,市场内的车辆人员也难以疏散至安全地带。消防等有关部门多次责令市场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但由于占道经营、车辆管理具有动态性,在有关部门检查时市场管理紧一点,检查过后车辆依然乱停乱放,用户继续占道经营。 (二)市场内可燃物多,建筑物耐火等级低,与周边民房防火间距不足。市场内的建筑是由上世纪中后期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建筑密度高,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2001年,市场进行改造,把部分砖瓦房改造成轻钢屋顶的平房,拆除了木质结构的阁楼、楼梯等。但是,该市场先天条件差,比如市场与周边民房防火间距不足等问题无法进行彻底的整改,直接影响了周边民居的消防安全。加之市场的经营户将大量的皮革、鞋料等可燃物放置在店内,增加了建筑物火灾荷载,实际上市场已经成为了仓库。 (三)市场消防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由于该市场的店面均为老旧建筑改造而成,大部分消防设施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要求进行设计,且已存放多年保养不当,消火栓等设施日益老化,难以满足目前消防扑救火灾的要求。而一些老旧电气线路的穿管改造还在进行当中。 (四)市场经营户消防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匮乏。从随机调查情况看,多数经营户消防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匮乏。被抽查的营业员大多不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不懂得占道经营的危害性。万一发生火灾,经营户不懂得灭火知识和逃生知识,对市场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五)市场带来周边隐患。由于该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生意较好,经营户纷纷租借周边民房改造成仓库,如河通桥7号一带的公交集团、税务局等宿舍楼,一楼普遍被出租作皮革仓库,存放大量可燃的皮革等材料,而二楼以上仍为居民宿舍,使整幢建筑合仓库、宿舍为一体,存在较大的隐患。 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规划的通知》(温政办〔2004〕180号)文件精神,河通桥鞋料市场属于2004-2007年结合街区改造关闭并迁建的市场。但因种种原因,该市场至今仍未列入迁建议程。鉴于该市场存在的严重隐患,我们建议市政府抓紧启动该鞋料市场的关闭和搬迁工作,彻底根除河通桥鞋料市场火灾隐患,并在此期间,明确责任部门督促温州市河通桥鞋料市场有限公司加强对市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