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机动车道重要,还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重要?三者博弈,一直激烈。杭州“十纵十横”整治工程中,人行道明显落下风,变窄是一个尴尬的结果。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路段留给行人通行的宽度甚至不到1米。
这一变化令人疑惑:顾及机动车、非机动车道的宽度,隔离带也很宽很美,为什么偏偏忽略人行道路呢?难道,道路上的最弱者,待遇最低?
调查
“一亭两棚”站点宽2.1米
近日,“十纵十横”道路上,初步确定设置97个免费公共单车点。
根据布点方案,站点都将按照“一亭两棚”设计,空间尺寸为:长17米,宽2.1米,高2.8米。
这些点,原则上侧重布置在交通出行的主要发生源(居民小区、高校生活区、工厂生活区)、吸引源(商场、学校、办事机构、公园、旅游景点)、换乘节点(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附近。
设点后人行道最窄0.9米
考虑到对行人的影响,布点方案要求,公共单车服务点原则上在“十纵十横”整治道路的红线之外选址建设。在道路红线之内建设的,设置后必须保证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5米。
但实际上,记者从布点图上看到,不少路段设点后,原本已经很窄的人行道,将变得更窄。
如玉古路(天目山路-浙大路)浙大教工活动中心门前的公共单车服务点,整治后规划的人行道宽仅3米,除去服务点宽度,实际留给行人宽度仅0.9米,而一个成人的肩宽,一般在0.7米。
古墩路城市心境门前、潮王路、大关路上的部分人行道设了服务点后,人行道宽均不到1.4米,几乎容不下两人并排通过。
为减少影响只有动服务点
“人行道这么窄,我们也动足脑子。”负责选点的杭州市建委前期办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和杭州交通研究中心负责此次选点。实际选点时,他们发现不少路段根本不具备红线外选址的条件,必须占用人行道,而人行道却很窄。
几个月来,他们对20条道路先后查看多次,多方沟通,一些难点路段始终没突破。
“既然道路动不了,只能动服务点,尽量减少占用人行道。”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副总经理陶学军表示,公交公司已在优化人行道上设置自行车摆放方式,研究从垂直于人行道走向布置改变为与人行道斜向布置的可行性,从而减少对人行道的占用宽度。
追问
建设规定不少于2.5米左右
实际突破底线最窄2米
人行道多宽比较舒适?
“十纵十横”指挥部设计处处长梁旭解释,根据规定,新建道路一般要求3米以上,整治道路因为比较少拆迁,有些路段局部拆迁,房屋排列不规则等原因,可利用空间相对较少,一般要求在2.5米左右。
杭州在道路整治中有个怪现象:机动车道越整越宽,人行道却越整越窄。“十纵十横”中体现尤其明显。
如清泰街:南北两侧拓宽共10米后,机动车道变成27米宽的双向六车道,人行道仅为2米;潮王路,道路路面虽不拓宽,但设置机非隔离带后,原本5米的人行道缩至3米左右。
“部分路段的确窄了点。”梁旭说,越往市中心,可用空间就越少,局限越大,人行道宽度受限。
过窄行人抢道很危险
人行道过窄,引发一系列问题。
如玉古路的设点方案,由于公共单车服务点宽达2.1米,人行道几乎完全被占用,行人将不得不走上马路,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抢道。
“行人走上机动车道,危险。”杭州交警支队张警官直言不讳,可能出现以下影响:行人在抢道中,发生事故;马路受到通行影响,造成拥堵;市民在借还公共单车时,与行人产生摩擦。
为何“瘦身”的总是人行道
“为什么‘瘦身’的总是人行道。”市民陈魏说,只顾机动车、非机动车,难道走路的行人就不重要?
梁旭表示,人行道宽度设置是以路面规划为基础的。以前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共面,非机动车可能会骑到人行道上,现在三个通道不共面,可以保证行人安全。
“将人行道变窄,是经过研究的。”杭州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何卫华说,像清泰街是四车道,人行道最早方案是3米,设计中的隔离带不是绿化隔离带,是硬隔离,为提高隔离的生态功能,方案调整后增加1.5米的绿化隔离带,这样就造成人行道相对压缩。
相比人行道,建设部门更关心的是机动车道。记者在采访“十纵十横”多条道路时,建设方都解释说:“市中心马路就这么宽,要把机动车道拓宽,只能牺牲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