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陈士良三获劳模 30岁加冕全市最年轻劳模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 劳模简介:陈士良,1963年1月生,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自1991年起担任企业负责人以来,陈士良带领全体员工,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精神,将桐昆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一家以聚酯和涤纶长丝制造为主业,同时涉足房地产、综合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1993年被授予嘉兴市劳动模范称号,他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浴火重生;1999年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他抢抓机遇,疾速扩张,缔造了一个化纤企业的成长神话;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寻求企业从量变向质变转变,“百年桐昆”成为切实可行的目标……

  桐昆集团董事长陈士良在过去十余年间,在劳模的道路上可谓“一步一个台阶”。从30岁到46岁,这段属于人生的黄金岁月,他与“劳模”两字融为一体。这也恰恰是中国化纤工业从弱到强、由低端到高端的黄金时间。历数近几年来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上榜企业中尤属化纤企业为多,桐昆更是从2002年起连续8年稳居其中。

  从一名普通一线工人到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在制造业中摸爬滚打起来的陈士良,在企业和自身不同发展阶段得到3次劳模殊荣,折射的是不同时代对劳模内涵的不同理解、对劳模精神的不同解读。不变的一条逻辑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不论在任何时期,都会以某种方式获得认同,劳模就是其中之一。

  一场漂亮的翻身仗30岁加冕全市最年轻劳模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掀起了国内改革开放的新高潮。此时,国内乡镇企业的锋芒已势不可当,各种发展模式的探索如火如荼。在浙北小城桐乡,乡镇企业的思变欲望同样如春潮涌动。但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诞生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由“能人”来演绎的。

  1991年初,时任桐乡凤鸣化纤厂副厂长的陈士良刚刚走下从美国考察回国的飞机,就得到了一纸调令,要他出任桐乡化纤厂厂长。当时的凤鸣化纤如日中天,已是一家省内外的知名企业,经济和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而作为桐昆集团的前身,桐乡化纤厂的境况则是内忧外患,资不抵债,企业当时的产量和效益在浙江省化纤行业排名都是倒数第一。

  冰火两重天。是留在自己花5年心血一手筹建并且前程似锦的凤鸣化纤,还是回到10年前他工人生涯起步的桐乡化纤,对于28岁的陈士良来说,陷入了两难的选择。出乎当时很多人的意料,年轻的陈士良作出了不一般的抉择——接受挑起重振桐乡化纤厂的重担,他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拼搏!”

  脱困的唯一办法是找市场。上任伊始,陈士良奔波于省市内外,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根据他的判断,当时国内化纤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只要质量过关,丙纶产品的市场销路不成问题。而以桐乡化纤厂当时的技术水平,虽然不是同行业中的前茅,但产品销路应该可以看好。于是,整顿内部管理,恢复正常生产,成了陈士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第一仗。

  聚拢人心,陈士良有他独特的风格。每天,他都与员工摸爬滚打在一起,与员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员工看到企业新的希望。在同样设备、同样市场行情、同样员工队伍的情况下,桐乡化纤厂第一个月产量就增加了近四成,获利5万元。同时,陈士良马不停蹄扩大产能,投入上马一条年产200万吨的SKV101丙纶纺丝机生产线,两个月收回全部投入,当年盈利100万元。

  首战告捷,陈士良又打起了转产——调整产品结构的“小九九”。但按当时企业的实力和外部信誉,要筹到技改的资金谈何容易,“借船出海”——如一丝火花,点亮了他整个思路。他带着多年积累的个人信誉和满腔诚意,三上江苏,最终达成了与江苏昆山苏三山集团和江苏常熟化纤设备厂的合作。

  至1993年,原本一个需要3000万元资金和数年时间的技改项目一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桐乡化纤厂当年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企业从此脱胎换骨,初具规模。为了表达对昆山苏三山集团和常熟化纤设备厂患难相助的感激之情,陈士良把企业更名为“桐昆”,志名以谢。也是在那一年,步入而立之年的陈士良被授予嘉兴市劳动模范称号。

  风暴中开疆扩土企业发展是时代的赐予

  桐昆集团后来的规模扩张速度,在桐乡乃至嘉兴企业界都堪称奇迹。

  陈士良有着独特的扩张逻辑,在他看来,扩张是一种耗散,耗散就会产生矛盾,要实现矛盾的有效转化,就会不断激发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平实的语言,折射出陈士良举重若轻、化压力为动力的独特管理思想。于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桐昆的规模扩张如钱江潮起,势不可当。

  1994年,桐昆大手笔投资5000万元,上马企业路南技改扩建项目,当年实现产值1.46亿元;1995年,陈士良出任新组建的桐昆集团董事长,同年投资5000万元,进行设备扩容;1996年、1997年、1999年、2000年……桐昆在短短10年间完成了诸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投资扩张。

  那段时间桐昆的量变速度让同行望尘莫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桐昆非但没有收缩,反而大举进行低成本扩张。至1999年,桐昆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亿元,成为嘉兴第二大民营企业,而一年之后,它又超过茉织华,问鼎嘉兴第一。

  “那时候报表上的箭头都是‘嗖嗖’往上的。”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陈士良认为自己是赶上了好的时代,赶上了好的产业,遇到了好的领导。“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桐昆的今天。”掷地有声的回答是对一个时代的信仰与感念。

  制造业劳模实可贵“中国杜邦”梦在前方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桐昆也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强,陈士良敏锐地感觉到,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必须为企业打造一个更高的起点和发展平台。

  他果断决定通过实施高起点、高投入的技改项目,来完成对桐昆现有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及适当延伸,同时稳步推进多元化发展,使企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中国·桐昆化纤工业城”开工建设,宣布桐昆正式进军熔体直纺,至2007年工业城四期工程全部建成,总投资18亿元,共形成72万吨聚合能力和54万吨抽丝能力,一举成为桐昆集团的半壁江山。2008年,桐昆又斥资12亿元建设恒通4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该项目顶住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压力逆势而上,只用了短短13个月就建成了世界上首条单线产能最大的熔体直纺生产线,于今年6月顺利投产,进一步巩固了桐昆在行业内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

  这是桐昆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阶段。一直以来,欧美、日韩的化纤业都领先于中国。其中风头最劲的要数美国的杜邦公司,它在纤维领域创造的辉煌以及其品牌强大的感召力,令全球的纤维制造商望尘莫及。而中国纺织化纤业的发展,大多数都不是以高科技、高起点为特征的,原始积累质朴而简单,缺乏技术含量。

  可喜的是现在的中国化纤企业已经开始奋起直追,品牌意识开始在企业家的头脑中植根。正如陈士良说的那样,“企业的发展应该是‘稳健’,甚至可以说是‘保守’。我觉得企业关键是要做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百年桐昆’。既然要做长,首先要稳健。”他表示,在化纤行业,像桐昆这样开始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品牌宣传的企业越来越多。做中国的杜邦,已不只是一个企业的愿望,而是整个中国化纤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所在。

  如今的桐昆,其装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主导产品“GOLDEN COCK”牌涤纶长丝是中国化纤行业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占据国内市场8%以上的份额,也是国内最大的化纤出口企业之一。2005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桐乡、嘉兴乃至全省企业学习的标杆。而陈士良本人也因此一再受到嘉奖,奖杯、奖牌挂满了荣誉室。不过对于劳模这个称谓,他还是情有独钟。他相信,能出劳模的企业,必然是好的企业,而制造业中诞生的劳模更为可贵,因为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朱 丹 摄影 袁培德)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陈士良:百年企业需要完美团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