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在跳蚤市场,能买到比实际价值更便宜的东西。”昨天,备受关注的民间文化跳蚤市场正式在庆春广场开张。
就像邻居家的储藏室突然为你打开,杭州市第一家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的出现,释放了市民们新年第一天淘旧货的热情。
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
昨天上午10点,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庆春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正式开张。140个免费摊位依次分布在呈“回字形”的简易棚里,川流不息的人群把简易棚挤得像块豆腐干。
旧唱片、旧书籍、毛主席像章……记者随着人流逛了一圈,摊位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主要集中在旧家常东西、民间艺人的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几大类。”摊位登记负责人柳小姐说。
一位时髦姑娘掏出50元买下一把吉他和一个民国年间的粉彩印泥盒,惊喜地显摆给别人看。这把吉他虽然是10多年前生产的,但由于很少使用,漆面依旧崭新,轻轻拨动琴弦,音色清亮动听。“我一直想学吉他,可全新的吉他最一般的也要六七百元。这把吉他买得太合算了。”
淘到东西还交到朋友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整个跳蚤市场到处洋溢着欢乐。不管买的卖的,都是一张开心的脸。
79岁的张寅初老伯头一回来练摊。昨天下午2点,他已经赚到了800多元的营业额。“都是茶壶这些旧家什,不赚钱,我也不差钱。”退休前的张老伯原来是杭州某机械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半辈子喜好收藏,儿女们长大了工作都很不错,但却没有一个人继承老张的爱好。
“小孩说这些东西扔掉好了,我积攒这么长时间舍不得。”老张说,所以趁现在为“宝贝”们找一些喜爱它的新主人。
“来跳蚤市场,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又能找到爱好相近的朋友们交流,物质精神上都很愉快。”独居的张大伯买了一把旧茶壶,交到了一个新朋友。
旧书旧杂件最受欢迎
逛了一圈跳蚤市场后,市民平先生对火爆场景似乎有所领悟。他说,一个人从小到大到变老,会消费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随着岁月的变迁,总要淘汰掉,但扔掉太可惜,送人又不太合适,传给后代可能又不需要。“所以通过跳蚤市场找到需要它的人,是最好的途径,这也是跳蚤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原因。”
江干区副区长刘秋敏说,跳蚤市场不以赢利为目的,只要买卖双方认可就行,属于群众间的交流交换。由于第一次举办,所以对交易物品控制比较严格,旧手机、旧电子产品等有销赃嫌疑的一概拒绝在外。
据了解,庆春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初次试水就引来众人热捧。原来预备了128个免费摊位,但报名的人实在太多,最后扩张到140个摊位。而昨天开张第一天客流量达到2万多人。主办方已考虑增设免费摊位。
据统计,首日交易中,家常的旧唱片、旧书籍、旧杂件,和民间艺人的工艺品最受欢迎,文化创意产品的交易量不大。
跳蚤市场潜力大难坚持
“跳蚤市场的潜力肯定是大的,但要办起来,除了平台、场地,还需要一帮热心的志愿者。”市贸易局网点处处长吴坚说。
在庆春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之前,杭州茅廊巷社区也举办过跳蚤市场,从2007年开办至今,已办了近10场。
杭州茅廊巷社区书记顾云说,几年下来,跳蚤市场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交易物品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用品,如茶杯、雨披、小朋友的玩具等等。
“不过要办起来,实在不容易。免费的场地难找,管理上也很麻烦……”顾云说,春节前本来安排有一场,但原先预定了学校操场的场地临时取消,现在还没找到其他场地替代。
另外,为避免交易物品良莠不齐,茅廊巷社区严格控制限定进入物品。“我们规定交易商品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用品,烟、酒、饰品等一律不能进入交易或交换。”顾云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从国外的跳蚤市场经验看,交换二手物品几乎不存在赢利空间,所以这类活动能不能长久在杭州坚持下来,需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