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昨天上午10点半,杨济源的骨灰盒被送到了蓟县盘山烈士陵园的骨灰堂,放进了第303格。
当地县政府、县民政局的官员、村民、孩子、军人,闻讯而来的人挤满了骨灰堂前的空地,冰冷的空气中飘荡着啜泣声。
仪式结束,杨合走出骨灰堂,一直到大门关上,都还站在那里。许久之后,他终于吐出一句话,“我已经想通了。我们的儿子是光荣的。我把他放在这里,只希望今后扫墓的年轻人也来瞅瞅。”
200多名师生送别杨济源
昨天上午8点半,-20℃。呼出的热气很快在眼睫毛上凝成冰冷的水珠子。
杨文超代替弟弟最后走了一遍从杨家到仓上屯村中心学校的一段路。这条路,杨济源走了9年,他在这所学校内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不过,昨天上午的仓上屯村中心学校,显得有些空荡。200多名师生放下书本,齐聚在杨家大门口。曾经的老师、如今的学弟学妹们,赶着来送杨济源最后一程。
学生们有序地进入杨家大院的灵堂鞠躬吊唁。杨济源80岁的奶奶哭倒在亲戚的身上,杨妈妈张叔云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宝贝儿子的名字,“儿子,你寂寞了就给妈妈来封信,妈妈来陪你……”杨合默默地立在妻子身后,紧紧搂着她。
9点,杨济源的两个姐姐分别抱着他的遗像和骨灰盒上了灵车。学生们挤满了两边道路,举着“学长是我们的榜样”“见义勇为,时代楷模”的标语,目送灵车缓缓离开。
高中时代师长叹息惋惜
中午11点,记者找到了蓟县蓟州中学。杨济源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这3年里他交了不少好朋友。
徐校长早早等在门口,“他是我们蓟州中学的骄傲。我们的学生都看了他的事迹报道。”
金老师眼圈红红的。“我是他高中时的班主任。杨济源家庭条件普通,可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金老师说,印象中,杨济源非常有号召力,大部分同学都很服他。
2006年,杨济源首次高考,考上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杨济源并不满意,找到金老师提出要重读。“他对自己很有信心,第二年果然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金老师说,杨济源一直比同龄孩子要成熟,更有主见。虽然有时比较冲动,但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做成,似乎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他。
杭州同学要去看望杨家二老
杨济源回家的消息也传到了浙工大,他曾经的室友们放下了最后的牵挂。
“济源永远都是我们的好兄弟,我一辈子都会记着他。”刚刚结束考试的李卓明说。
因为专业重分,大三开始,原本住同一寝室的李卓明和杨济源分开了,到了其他寝室和班级,见面的机会少多了。杨济源出事那天,他们在河边偶遇时,还有过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当时我们只有两天没遇见,但就算是这样,偶遇也会让我们兴奋半天。”
李卓明没有想到,那次偶遇成为他们最后的见面。“我们几个同学说好了,一有机会,就要去天津济源的老家看望他的父母。”
李卓明说,济源一直是个节约孝顺的孩子,现在他不能继续孝顺父母,那就由他们这些兄弟们来代替他。“新的一年,我祈祷天下无贼,不要再让济源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
听李卓明说,不少同学依然心情低落,沉浸在悲伤中,不愿多说什么,只希望杨家二老能好好保重身体。
记者 岳雁